波西米亚狂想曲:浅谈基督教胡斯派的起源、抗争、落幕

什么是胡斯派?我认为胡斯派就是基督教的极端形式。他们的信仰以1420年4月的宣言来定义,这个宣言现在依然保留下来,逐渐以“布拉格四卷书”而为大家所知,宣言宣称:

1.自由地宣讲神的语言。

2.圣餐仪式中,教士和世俗基督徒同领酒和饼。也就是说,所有基督徒都可以在圣餐仪式中领受酒和饼。在那个时代,通常世俗基督徒只能领受饼。基督徒一受洗就可以领受圣餐,而且至少每个星期领受圣餐一次。

3.神职人员采用耶稣的生活方式,生活简朴,不可以犯买卖圣职之罪。

4.所犯下的罪行都会受罚。

这四卷书保留了胡斯主义温和派(市民阶级、部分贵族和有产知识分子,他们只提出改革教会的要求)和激进派(他们由农民、城市贫民、小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小贵族和部分中等贵族组成,他们要求铲除封建制度)都可以接受的基本准则。他们是各个部分能统一起来的重要因素。

其实,胡斯派的教义当然要比这丰富得多。胡斯派运动是一场民族、哲学、学术运动,而且这场运动还一直跟因为不公正而产生的愤怒有关。说它是一场民族运动,因为它是一场捷克人反抗强大的德意志干预波西米亚内部事务的运动;说它是一场哲学运动和学术运动,则是因为它一直都和哲学家约翰・威克里夫的著作密不可分,而且这场运动的发源地就是布拉格大学,尤其约翰・胡斯的传教活动都是以布拉格大学为中心;这场运动一直都跟愤怒有关,因为这场运动的蔓延是在约翰·胡斯殉难以后,他被康斯坦茨宗教委员会判为异端,1415年7月被施以火刑。在这场运动当中,有许多意见分歧的学术派别,但是布拉格四卷书是将这场运动各方统一起来的基本原则。

约翰・威克里夫:英国宗教改革先驱,英文圣经译者

胡斯主义的起源

神罗帝国中的波西米亚王国

胡斯主义在15世纪早期的波西米亚出现。它缘于在波西米亚定居的德意志人与当地捷克人的冲突。以及14世纪后期捷克人民不堪基督教会压迫而发起的反教会运动,运动中出现了由捷克本土教士组成的改革派,他们在捷克使用当地语言在人民中传教,到处宣扬神职人员的财富和不道德行为,损害了神职人员的利益,但是却符合了教会外普通大众的心理。

在布拉格大学,人们对于宗教改革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基础来源于改革家约翰・威克里夫的著作。追随约翰・威克里夫的学者之一就是约翰・胡斯,一位讲捷克语的捷克人,他常常批判教会的腐败。1409年,他当选布拉格大学校长。胡斯卷入了反对波西米亚国王文策尔一世的斗争,最终他因反对国王和反对教会滥用权力而被开除教籍,胡斯自愿流放到波西米亚南部。到了波西米亚南部地区,他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继续宣扬宗教改革的主张,并且取得了捷克贵族的支持。

在波西米亚南部,另一个极端的基督教派别也得到了发展这个派别是集中在一座山上的团体,这座山被命名为塔波山(一座《圣经》中的山)。这个团体的目标是以苦行的方式,遵循《圣经》为基础的基督教教义,期待基督即将重返地球。这个团体成为胡斯主义运动重要的武装力量。

1411年,波西米亚国王文策尔的弟弟,西吉斯蒙德被推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414年,西吉斯蒙德传召约翰・胡斯,让他到康斯坦茨的教会委员会回答一些关于他所传的教义的问题。西吉斯蒙德答应胡斯确保他的人身安全,但是当1414年末胡斯到达康斯坦茨的时候,他立即被逮捕并遭到审讯。西吉斯蒙德急需用镇压异端来提升他自己作为天主教国家的领导地位,因此处理一个有嫌疑的异端者远比信守承诺重要得多。不顾波西米亚贵族的抗议,最终胡斯被康斯坦茨教会委员会判为异端者,并在1415年7月被烧死。

约翰・胡斯雕像

胡斯的死在波西米亚引起了愤慨的情绪。捷克贵族们公开反抗康斯坦茨教会委员会,并建立了一个联盟,保护胡斯主义。最后,1419年,国王文策尔决定采取行动。他解雇了布拉格新城的市镇委员会的委员们,因为他们都是胡斯宗教改革主义的支持者,并让保守派代替了他们的位置。这个决定导致了暴力反抗,一个极端的胡思主义者领导了去新城市政厅的示威,在那里他们要求释放被关押在监狱的胡斯派。当市镇委员会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时,示威群众冲入了市政厅,并将13位市镇委员会成员从一楼的窗口丢了出去。这个“布拉格丢出窗外”事件,标志着战争的开始。胡斯派占领了市政厅此事过后不久波西米亚国王就去世了。

1420年波西米亚国王的弟弟西吉斯蒙徳继承了王位。胡斯派一直将他视为谋杀胡斯的凶手,一个奸诈而不值得信任的人。布拉格暴乱不断,摄政王-文策尔的遗孀索菲亚王后,根本无法控制这个局面。在波西米亚内,天主教也开始对胡斯派进行宗教迫害。在库特内霍拉镇的银矿,德意志人处死胡斯派的方法是将他们投入银矿的竖井内。如果西吉斯蒙德能够行动快一点儿,或许他能够控制波西米亚的局势,但是他没有,当他最终到达那里的时候,他也继续这样的宗教迫害。波西米亚的教皇特使接着宣布对胡斯派发动十字军圣战,波西米亚人民因此拒绝接受西吉斯蒙德。如果不是约翰・李斯卡将军领导的塔博尔派英勇奋战有效杀敌,让西吉斯蒙德无力抵抗,也许波西米亚人民早就不得不屈服了。

对付胡斯派的战争

1420年:第一次圣战

西吉斯蒙德开始运兵进攻布拉格,布拉格的保卫者由城市民兵组织,以及极端胡斯主义团体塔博尔派组成。西吉斯蒙德本来可以围困布拉格时间更久一些,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

就是在被围困的时候,在布拉格的胡斯派领导人就“布拉格四卷书”达成共识。“四卷书”的副本被传向了更远和更广的范围,意图赢得天主教徒皈依胡斯主义。布拉格的胡斯派想要寻找位新的国王来取代西吉斯蒙德。最终,波兰国王和立陶宛维托尔德大公瓦迪斯瓦夫・雅盖沃的一位亲戚米哈乌・克雷布特・维希尼奥维茨基,来到波西米亚,被任命为摄政王。但是他也没有在波西米亚国内建立自己的威信,他尽全力和教皇进行谈判,但是这只能让激进派更加反对他,最后在1428年,他被遣返回波兰。

胡斯派士兵

1421年:第二次圣战

第二次圣战发生在1421年秋天,就在第一次圣战15个月过后。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远征,但是西吉斯蒙德却一直拖延时间,遥言纷传说他根本不想镇压异端。原本这次远征的计划是西吉斯蒙德从东边进攻,同时德意志从西边一起进攻,在钳形包围下摧毁胡斯派。德意志军队到达并攻击了札特瑟,但是包围之势却迟迟没有形成,军队的首领们开始产生了意见分歧。两个星期以后,他们听说一支强大的胡斯派军队正向他们逼近,就因害怕一哄而散。

西吉斯蒙德在10月中旬才到达那里,他在布尔诺耽搁了,因为他想要将捷克的天主教徒拉过来。这就给了胡斯派整军的时间。尽管西吉斯蒙德最初取得了攻取库特内霍拉的胜利,但是李斯卡领导下的胡斯派军队重新集结,将他赶出了波西米亚。

1422年:第三次圣战

西吉斯蒙德让霍亨索伦王朝的腓特烈指挥战斗,十字军士兵们对这场战争斗志不高,西吉斯蒙德本人也几乎没有给士兵们任何帮助。最终,腓特烈能做的就只剩下解卡尔斯塔德之围,卡尔斯塔德正处于胡斯派的包围之中。米哈乌・克雷布特・维希尼奥维茨基王公和腓特烈进行了和谈,就在和谈一再拖延之下,卡尔斯塔德最后失陷,十字军被迫撤离。

这之后数年,都没有再进行圣战。但是同时,胡斯派内部的激进派和温和派却一直争斗不断,1424年激进派塔博尔派开始进攻摩拉维亚,李斯卡将军死于该地。

独眼将军约翰・李斯卡

1427年:第四次圣战

被教皇描述成是“精神的较量”,这次远征由霍亨索伦王朝腓特烈领导。教皇的特使是享利・波弗特,温彻斯特主教。腓特烈曾经跟胡斯派和谈过,他试图将温和派从极端派中分离出来。波弗特发了一封调停信给胡斯派,让他们忏悔并重新回到天主教的联盟中来。

然而,当军队出发的时候,他们却只有一个目标一重新夺回要塞。霍亨索伦王朝的腓特烈不幸病倒。胡斯派军队所向披靡,而十字军因害怕而一直临阵脱逃,即使教皇特使展开教皇的旗帜,大声命令他们回来,这些士兵们也不肯停下脚步。

对此,教皇马丁五世的直接回应是组织另一支十字军。他建议召集英国军队去攻打胡斯派,让人感到争议的是,当时胡斯主义已经在英国盛行,因为胡斯的主张都是源自约翰・威克里夫的作品。无论如何,这次远征的十字军最终转道法国去对付那里的圣女贞德。

在第四次圣战之后,胡斯派在整个欧洲散发手册,概述胡斯派的纲领。胡斯派一直都希望能够有一次全面的、公开的辩论来阐述他们的主张,但是西吉斯蒙德和天主教会从不允许他们这样做。现在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根本不需要得到国王和教会的允许,就能将他们的主张呈现给公众。胡斯派取得了成功,他们迫使天主教会和西吉斯蒙德就胡斯派的条款进行正式的谈判。1429年,谈判在匈牙利伯拉第斯拉瓦开始进行。谈判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但是对于胡斯派而言,值得庆祝的是他们通过军事胜利迫使教会和西吉斯蒙德坐在了谈判桌上。

胡斯派战车

1431年:第五次圣战

这次圣战是在谈判失败后进行的。十字军在军队开始正面交战前就开始因为恐惧而逃跑。红衣主教朱利亚诺・塞萨利尼在这场战争中是教皇的特使,他认为回归谈判桌是更好的解决办法。1433年,胡斯派被邀请前往巴塞尔参加教会会议。在之前的教会会议中,胡斯派都是被作为异端施以火刑,现在胡斯派终于得到了平等的对待。在这里,胡斯派得到允许说出他们的情况,但是令他们感到失望的是天主教会并没有改变对待胡斯主义的态度。谈判进行的同时,波西米亚的战事继续着。

战争的结束和胡斯派的遗留问题

国王西吉斯蒙德

1434年5月,胡斯派内部极端派和温和派的武装力量在利帕尼发生了互相冲突。温和派取胜,塔博尔派和布拉格新镇的民兵武装都被瓦解。这次是胡斯战争的真正结束。

谈判再次进行。温和派与西吉斯蒙德和教会都达成了协定,协定允许胡斯派以两种方式领受圣餐,所有其他的请求都被拒绝。最终,1436年西吉斯蒙德被捷克人认可,正式加冕成为波西米亚国王,并在当年8月和他的皇后芭芭拉共同进人布拉格。

西吉斯蒙德的女儿,也是他的继承人伊丽莎白并不比他活得更久,她留下了一个孤儿拉迪斯拉斯。乔治・波杰布拉迪被任命为摄攻王。1457年,拉迪斯拉斯死后,捷克人推选摄政王乔治为波西米亚国王,并加冕。无视欧洲天主教会的敌视,乔治,作为“胡斯派的国王”统治波西米亚直至1471年,胡斯主义在波西米亚一直存在,直到17世纪20年代早期。1618年,斐迪南大公,他曾经被推选为波西米亚国王(斐迪南二世),他试图强制推行天主教。他颁布了一道政令禁止新教徒举行会议,这项政令也对胡斯派有效。一些新教领导人前往布拉格王官,与王国的统治者们理论,并在所谓“第二次布拉格丢出窗外事件”中,将他们丢出窗外。新教徒贵族们发动叛乱反对斐迪南并邀请腓特烈五世和他的妻子来统治他们。腓特烈五世的妻子是伊丽莎白-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儿。尽管如此腓特烈并没有得到他岳父的任何帮助,在1620年的白山战役中,新教徒被打败。在后来紧接着的30年战争中,基本上全部新教教义和部分胡斯教义在波西米亚被摧毁。

虽然如此,一些胡斯主义者从摩拉维亚和波西米亚逃往萨克森,在那里他们建立起了摩拉维亚弟兄会。18世纪,摩拉维亚弟兄会的成员们前往美洲,在那里他们向北美当地居民传播基督教义。摩拉维亚弟兄会在美国依然非常活跃,在不列颠群岛也有摩拉维亚弟兄会。在捷克共和国的现代新教徒也向胡斯派追溯他们的一些传统。

胡斯派的成就

美丽的布拉格广场

胡斯派运动将徳意志在波西米亚的势力去除,捷克人接管了政府。胡斯派确保了胡斯派教会的长期独立一一天主教会无法摧毁胡斯派,不得不承认他们独立的信仰。教会财产世俗化,什一税被废除。城镇的居民获得更多的权利,教会失去了大部分的特权。另一方面,波西米亚取得文化和政治的独立。

胡斯派的抗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首先,布拉格四卷书使极端派和温和派能够统一起来。即使胡斯派不能在每一件事情上取得共识,他们至少也在四卷书提到的基本原则上达成了共识。其次,胡斯主义在波西米亚广泛传播占人口50%-60%的人是胡斯派这意味着波西米亚实际上是一个胡斯派国家,胡斯主义已经成为波西米亚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胡斯派很难根除。极端派他们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军队,引导基督再次降临人间,他们的敌人代表着反耶稣的人。每一次的胜利都给予他们更多信心。军队都是作战优良,并且纪律严明的,军官们都是非常实际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领袖。和这些方面相同,这场运动有来自布拉格大学的知识支持,给了这场运动以神学的领导,并为胡斯派信仰打下了坚定合理的基础。

另一方面,毫无疑问的是,西吉斯蒙德国王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太迟到达波西米亚,给了对手整军的机会;他赞同发动十字军还处死了胡斯,使整个国家都站起来反对他;他放任士兵对捷克人的暴行,而不是严格控制他们的行为,让民众相信国王毫不关心捷克人的死活。他在波西米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君主,被看作是胡斯的背叛者,他是一个外国人,并且还热爱外国人。更甚的是,他似乎从来不知道对手的真正实力,就好像他从未真正相信捷克人敢公开反叛他们的合法统治者,从未相信捷克人对宗教改革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

西吉斯蒙德不是唯一低估胡斯派的人。基督教教会也不相信,这些毫无作战经验的平民,一群乌合之众,能够独自抵挡十字军。十字军的士兵们被告知说胡斯派信奉恶魔,所以他们相信恶魔在帮助胡斯派,这使十字军的士兵们感到恐惧。德意志王公们缺乏一位能够决策有效战术和协调各方作战的有力的领导人。出席十字军军事会议的人少得可怜,也因为这个原因,德意志各城邦都不愿意拿出金钱资助十字军。

其实谈判是比战争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因为胡斯派从根本上是分裂的。一旦外界的压力减轻,贵族们、布拉格人民和极端的塔波派就开始走上了分裂的道路。例如,塔博尔派想要烧毁所有标志性的教堂和修道院,部分原因是要摧毁偶像崇拜,也是因为塔博尔派大部分成员都是穷苦的农民,他们痛恨贵族展示财富。布拉格人民为自己的建筑传统感到骄傲,贵族们也不希望他们的修道院被破坏。一个聪明的敌人可以利用这些分歧。然而军事战争迫使所有的捷克人团结起来对付一个共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