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儀式感的生活,女人的眼中只剩下乏味

你還在抱怨生活太無趣嗎?

那是你沒有找到讓生活變得有趣的方式,以及那顆讓你對生活敬畏的心。

而儀式感,恰好就是這種生活方式,就是你需要的敬畏之心。

1

大多數人的生活總是週而復始的。從週一到週五,從起床到洗漱完畢開始吃早飯,從上班到下班,最後回到家陪家人一起吃晚餐。這些幾乎都是每一天固定的內容,偶有不同,也不過是抽空看看書、玩玩手機。

我們經歷著戀愛、結婚、生子的人生循環,大多數人都是按照劇本在演。人生如戲,精彩不精彩,只能全靠演技。

有人說,我們的社會是在改變啊!

的確,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了、一些生活裡顯得繁瑣的事情變得便捷了。比如做飯,四十年前我們每天要做一日三餐,現在我們不想做了可以下館子、點外賣,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做到衣食無憂。

可是我們卻發現自己越發變得無趣了。生活裡的趣味和快樂,總是在躺著的時光裡慢慢地丟失了。比如,以前我們沒有電話的時候,我們可以寫信交筆友,一封信需要等待很多日,每當我們收到對方回信的時候,總是慎重又幸福地捧它在手中。

現在的我們可以安逸在坐在電腦前面,輕點鼠標在網上購物,但是卻再也找不回那種和閨蜜一起為了買到一條心儀的裙子,而逛街逛到走斷腿的成就感了。

我們可以在手機上定各種外賣,卻也失去了從買菜到炒菜,勞神費力做一頓可口飯菜的幸福味道了。

為什麼會這樣?

讓你感到沒意思的不是我們越來越方便的生活,而是我們輕易放棄了以前讓我們變得有趣的生活方式和我們對待生活的敬畏之心。

2

幾年前我當北漂,和一個女孩合租一處。女孩的職業是會計,工作繁重、收入不高,為了省錢她經常吃方便麵。可是讓我驚奇的是,她總是能把吃方便麵這件事吃出無限的樂趣。

和一般人不一樣,她煮方便麵的時候,總會特意加一勺蝦皮提鮮、再配上新鮮的菜葉、煎得兩面金黃的雞蛋、一兩片切得厚薄均勻的番茄、最後再精緻地擺盤。就這樣,一碗碗普通的方便麵,就這樣被她塑造成可以上美食擂臺的精緻佳品。

我曾經傻乎乎地質問:“不就是一碗泡麵嗎,你至於花這麼大力氣折騰?”

她總是用她的大眼睛看著我,笑笑說:“正因為它只是一碗普通的泡麵,所以才更應該花時間做好它。沒有色香味和營養搭配均衡的面,對我來說是沒有幸福感的。”

對於她的回答,我深深的折服。

我們對待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正因為生活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才應該更溫柔地對待。你可以只給一桶面配一碗水,胡亂地吃掉;也可以精心地搭配,細細地品味。只是在這個搭配的過程中,你收穫的絕不僅是營養,還有生活的樂趣。

自從我被她的話說服之後,我再看到她在廚房裡歡快地為一次看似普通的晚餐認真地忙碌時,我的內心都會產生敬佩的感觸,我敬佩她對生活的態度。當她津津有味地吃著她的‘泡麵盛宴’的時候,我能從她的臉上看出發自肺腑的滿足感和明顯的幸福。

這是一份從內心深處的倔強,無論生活多平凡,她都要對生活不將就和敬重。

我每每忍不住都要向她豎起大拇指,說一句:666!

3

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都會在地鐵站碰到一個背書包的女孩,我們是不期而遇的。碰到的次數多了,我自然會格外留意,何況那女孩確實很美。

她並不時尚,但總是穿著一身得體的工作服、腳上穿著一雙高度適中的高跟鞋、一頭烏黑的頭髮向上梳成高高的馬尾、臉上妝容精緻十分精神。

不過讓我感到好奇的是,這樣一個女孩為什麼會揹著一個明顯破舊的書包。女孩背上的書包和她的裝扮是格格不入的,書包上的線頭脫落、拉鍊陳舊,處處都顯示著它的廉價。

女孩和我坐同一條線,她總是在上車之後便會尋一個角落,或坐或依靠著,從容不迫地取下書包,然後掏出一本書,認真地閱讀著,彷彿車廂裡的嘈雜都不存在。

有一次我正好靠近她,我便特意看了一眼她手中的書,居然是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我承認那一瞬間我有些吃驚,因為這本厚厚的‘磚頭’我也曾經翻過。只是,我在翻越它的時候,總會因為浮躁的心情沒有耐心堅持下去。而我眼前的這個女孩,居然能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看得如此津津有味。

快下車的時候,女孩小心翼翼地將書合攏收起,輕輕地放入包中。我看著她完成連貫的動作,同時也仔細地看清了她的書包。書包裡還整齊裝著另外的幾本書,和一個透明的化妝包,化妝包裡一直脫色的口紅特別的醒目。

從她書包裡的東西不難看出,女孩並不富裕,但是在拮据生活裡面,她卻可以同時保持一份對美貌和內涵的追求。即便環境吵鬧,她依然能安靜地閱讀;即便化妝品低劣,她依然能妝容精緻。

契科夫說過“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好的,外貌、衣著、靈魂、思想。”

在有限的條件下,儘可能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和生活,這大約是所有注重儀式感的人所共有的特質。

4

實際上‘儀式感’是這兩年才流行起來的一個概念。

在許多人的眼中,或許儀式感是一個高大上的事物,需要多麼苛刻的條件才能夠完成,就比如我們傳統節日的儀式感那樣。其實我想說的是,儀式感沒有那麼高深,行使也沒有那麼苛刻。它其實就蘊藏在我們生活裡的每一個微笑的細節中。

它可以是你早起半小時做的一頓美味的早餐,也可以是你在上班路上抽空看的一本書籍,甚至是你心血來潮去看到的一段風景…儀式感不需要太多金錢的鋪墊,也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它可以隨時隨地生長在我們的瑣事之中,存在於我們用心對待平凡生活的每一天。只要你心中敬仰它,儀式感就隨時存在。

說到底,你的生活是否有趣,只取決於你有沒有熱愛生活的心境,想不想做一個有儀式感的女人。當你嘗試著去做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時你會發現,其實有趣的生活就在這裡。當一個女人擁有了創造儀式感的能力,她即使面對瑣碎的生活也能過得熠熠生輝。

電視劇《父母愛情》裡有一個情節我很認同,安傑隨軍去荒島上生活。某一天午後她請葛老師來喝咖啡,葛老師精心打扮一番,就像一個仙女。兩個人坐在爬滿葡萄架的樹下品茗。 葛老師感嘆:“這樣的日子可真好啊!”

安傑卻感嘆:“這喝咖啡的感覺可真好。”

在那樣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喝咖啡這種小事,也能給兩個人帶來不同的儀式感。或許正是這種美好的感受,給兩個女人帶來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

王小波說:“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但是,戀愛中有趣的不能只是一個人。我以為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不如把自己變成有趣的人。一個女人像把自己變得有趣,當然不能像男人一樣去貧嘴,那麼不如讓自己開始注重儀式感一些。

當你饒有興趣地對待生活裡的小事,生活便過成了你心目中的‘小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