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一个既传统又现代化的女作家

萧红这个在近现代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女作家,关于她的故事江湖上有很多传说,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她,在文学史上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人们对她个人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今天我要说的是在那个动荡的时期里兼具传统又现代化的女作家-萧红。

1.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灌注一生且不可磨灭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萧红生在一个旧式的封建地主家庭里,从出生起就是个不受待见的存在:父亲对她漠不关心;母亲经常恶语相向;祖母不慈,三岁的萧红喜欢用手指捅破窗户纸好玩,祖母就站在外面拿大针刺她的手.....唯一对她好的只有祖父,那是她童年唯一的一盏灯。

萧红曾这样记述她对父亲的印象:“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在这种没有关爱和温情的环境下长大的萧红,对亲情是既渴望又失望的,给她小小的心灵打上了浓重的阴影,为她后来逃离家庭开启了一扇门。

中学毕业后,萧红想要继续读书,父亲不同意并要求她嫁人, 萧红是叛逆的,祖父的离世让萧红对这个家再没有留恋,倔强的她选择逃婚出走。

这时爱慕她的表哥“陆哲舜” 走入她的生活,陆哲舜带她到了北平,两人同住在一座小院里,一起念书.毕竟是两个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年轻人,没有家庭的经济支持,萧红不得不返回家中。

在那个年代,和男人私奔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父亲对她大发雷霆并把所有的怨恨都加注在她身上。半年后,萧红受不了父亲的虐待,再次离家出走,这次的离开彻底切断了萧红和家庭的关系,自此以后她再没有回过头。

10月的哈尔滨天寒地冻,衣着单薄的萧红投靠亲戚一无所获,她在哈尔滨的生活穷困潦倒,为生活所迫未婚夫汪恩甲走入了她的生活,两人一起在东兴旅馆同居了半年之久,欠下巨债无力偿还后,抛弃了萧红一走了之。

萧红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不得已向《国际协报》求助,这时她生命中第三个男人萧军出现了,开始的两人也算琴瑟和鸣,但这段感情从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相处越久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多,之后萧红向萧军提出了分手,结束了这段长达六年的感情和端木蕻良走到了一起。

在婚礼上,萧红毫不避讳地讲到:“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萧军)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受旧式思想影响的萧红骨子里还是希望嫁个好人家,安安静静相夫教子的过一生。

2.作为时代先驱,她十分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一番事业

萧红是优秀的,在学生时期就鹤立鸡群,从初中跳级到高中,学习之余,经常参加学生运动等在家人看来离经叛道的行为.之后离家出走 生活奔波、清苦,感情上一再受挫,病痛缠身 萧红也从未放弃过写作。

在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候,她像一个妻子一样在家洗衣做饭,不仅替萧军和端木蕻良誊写书稿;而且她自己在十余年间撰写了100多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在战难时期留下的。

尽管在感情上不顺,但在事业上萧红是幸运的,她遇到了鲁迅这个良师益友.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她的作品《生死场》得以出版,并肯定了她在文学上的天赋与才华.

她曾在写给萧军的信里面说:“我始终把写作放在第一位是对的。”萧红的内心异常坚定,并一直朝着这个方向持续的努力才有了后来的经典《呼兰河传》。她把生命中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注入到这部作品中,用最真挚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本意味隽永的自传体式的作品,至今被人们所称赞!

民国时期诞生了许多奇女子,萧红是其中之一,她不甘于做一个简单的妻子、母亲,想像男人一样有自己的事业,写作是她的信仰,也是她批判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结语:

在民国那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萧红这种矛盾的性格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养成的,她敢于走出去,却依然没有摆脱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

童年的阴影和父爱的缺失,让她太没有安全感,渴望借助男人的力量来脱离苦海,这种在慌不择路下选择的男人自然是靠不住的,因而她一再的受挫.....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一个人的自愈能力越强,才越有可能接近幸福。

原生家庭的痛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年轻时候心智不成熟犯的错,长大后的我们是可以通过自省重新来过的,没有人为我们的人生买单,只有我们自己,当自省和成长成为了我们的本能,幸福也会不断向我们靠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