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半生年華報恩劉德華,知遇之恩永生不忘”--林家棟



他不帥,不型,年紀一大把,配角倒是拿過不少;

跟幾乎所有港星合作過,你可能叫不出他名字,但就是覺得很眼熟;

外貌、造型、人設都不突出,但這個角色都會扣住整個劇情。


《特警新人類》開場醬油的恐龍


《無間道》被滅口的臥底


《龍鳳鬥》虛張聲勢的偵探


《黑社會》兇狠跋扈的東莞仔


《愛君如夢》平凡有愛的王一飛


《江湖心機》深重的馬仔


《天下無賊》被切手指的小弟


《機動部隊》蠻橫有趣的債主


《三不管》亡命天涯的大海


《神探》道貌岸然的高志偉


《葉問》亂世偷生的李釗


《放逐》澳門大佬蛋卷強


《兄弟》華仔的跟班


《頭七》的貨車司機地圖王


《文雀》江湖神偷振波


《復仇》冷血殺手阿柱


《紙月亮》潦倒的痴情男陳天送


《寒戰》高學歷警司鄺智立


《毒戰》裡香港七子李阿生


《風暴》悲情的成邦


《反貪風暴》隻手遮天的黃文斌


《竊聽風雲》暴發戶陸建波


《樹大招風》陰狠毒辣的季正雄


林家棟( Lam Ka Tung),祖籍廣東臺山,1967年9月21日出生於香港九龍。

1988年,林家棟參加香港無線電視臺第15期藝員訓練班,隨後進入TVB開始演員生涯。

經歷了幾年龍套歲月後,林家棟逐漸嶄露頭角。在一系列劇集中貢獻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


曾經成功模仿張學友


也曾當過新上海灘的丁力


史上最帥的豬肉榮

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轉機。

1999年,林家棟在《茶是故鄉濃》中飾演男主角方有為,感動全港人民。

不僅取得38點的收視率,結局篇的收視比例亦高達91%,還為其贏得了TVB33週年

臺慶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

TVB時期的巔峰之作

隨即成為TVB當紅小生,開啟人生高光時刻,相信這部《碧血劍》是眾多影迷心中

的巔峰,雖然劇情修改略大,但林家棟所散發的那種義正言辭無法掩蓋。

《碧血劍》飾演袁承志

在《金裝四大才子》中扮演熱血憨厚的文徵明,一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已成為80後兒時的經典。


《金裝四大才子》文徵明

在《美麗人生》中飾演重情重義的戴福生,簡直是林家棟的顏值巔峰。

在《酒是故鄉醇》中扮演阿純。此劇雖未能重現《茶是故鄉濃》萬人空巷的局面,但也足夠精彩。

《酒是故鄉醇》

與此同時,過度重複與模式化的表演讓林家棟心生倦怠,渴望向更大的舞臺尋找表演的衝動。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真正原因是不再有滿足感。

我曾在三年中只有兩天假期,一年拍一百多集,最厲害時一天要跑七個影棚。

有一天,拍戲時我問自己,為什麼好像是上班的感覺?表演絕不應該是上班。

我知道應該是離開的時候了。”

2001年,林家棟離開TVB,簽約劉德華創立的亨泰環宇有限公司,開始向電影行業發展。

初入電影圈,從絕對男主淪為大熒幕龍套,面對外界的非議,林家棟卻並不介意。

他表示“電視劇表演會給出很多反應,但電影根本不需要,鏡頭會幫你完成。

雖然戲份少了,但讓我明白,一個好演員,不能僅僅只懂得反應。”

林家棟的外型條件並不出眾,不夠帥,出道初期甚至有些土氣。

即便在TVB做男主角的時候,也往往是戲紅人不紅。轉戰大熒幕,事業發展遠不如

與他同年離開TVB的古天樂。但他確實在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努力塑造好每一個角色。

幸運的是,林家棟一路遇貴人。

亦師亦友的劉德華幫他在電影圈站穩腳跟,而與杜琪峰的合作則挖掘出了他身上更多的可能。

林家棟追求角色的多樣化,注重表演的層次感。

不論是正派人物還是反面人物,他都不斷嘗試與挑戰。

即使扮演相同類型的角色,也能盡力把握不同人物的特點。比如《黑社會》系列的東莞仔,在第一部《龍城歲月》裡是個勇猛衝動又有些土氣的熱血古惑仔形象。

到了第二部《以和為貴》裡,就成長為跋扈毒辣,搶奪話事人權力的一方惡霸。

而在《放逐》裡客串的澳門大佬蛋卷強,雖然戲份不多,但其囂張、狡詐的性格特點也被林家棟用富有層次的演技拿捏得恰到好處。

同時,林家棟非常善於利用形體,將其融入自己的表演中,力求為角色服務。


穿衣顯瘦


脫衣有肉


眼睛傳神


背影落寞


能散發霍爾蒙


演屍體都有戲


多年曆練,林家棟一直堅持塑造好每一個角色。

從龍套到配角,再到主要配角、男二,如今已能挑梁扮演男主角。

在《樹大招風》中,表現極為出色。

從2005年開始,林家棟曾憑藉《黑社會》、《葉問》、《寒戰》

三次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但均未獲獎。

2010年,林家棟首次擔當監製電影《打擂臺》,獲得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

登上領獎臺的林家棟很是興奮。也許,他更想收穫的另一個表演獎項,用不了多久就會到來。

誠如他自己所說:

電影給我最大的魅力就是夢,這個夢我現實生活裡做不到。

當然電影是反映現實,也創造一個現實,可能是我對戲裡面的細節有興趣,所以我希望不同的故事在我腦海裡出現。
我蠻喜歡觀察人的,因為從小的時候,就我一個人,我自己看看這個、那個,很好奇的狀態,培養成這個樣子了。

到後來,當演員,在訓練班的時候,老師說你們一定要觀察,我說要觀察,很有趣的。

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希望說出一個主題。


能夠說出別人的故事,能夠影響大家是最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