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江湖:《天龙八部》最矛盾《陆小凤》最现实《风云》最残酷

在现实世界中,有"侠以武犯禁"之说,当权政府对"江湖"通常是抱有敌意的,甚至加以粗暴干涉。而在武侠世界中,"江湖"是由众多武功高手汇聚而成的特殊社会,这些高手或开宗立派,或独来独往,刀剑纵横,快意恩仇,只讲"江湖规矩",与政府间的关系若即若离。今天小编就来探讨下不同武侠世界中"江湖"势力是如何与政府打交道的。

第一种,替代关系。"江湖"势力承担了大量的政府与军队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抵御敌国入侵、刺探军事情报、刺杀敌方重要首脑或高级将领等等。这种情况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出现的最多,典型代表是《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在书中,有着明确的历史背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贯穿于始终,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豪气干云。但是,这种替代关系往往会产生许多矛盾,使故事情节缺少合理性。举个例子,《天龙八部》第41章《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目前已被选入高中语文教科书,萧峰、虚竹、段誉三兄弟联手抗敌,气势恢宏,被许多武侠迷奉为经典。然后,正是这场空前的大决战前后,却有不少与书中历史背景相违背的漏洞。

首先,来看这个故事的起因,丐帮上嵩山,打着"统一中原武林,抵御契丹侵犯"的旗号,挑战少林寺。那么问题来了,嵩山在哪儿?嵩山在郑州市。北宋朝廷的都城又在哪儿?在开封。嵩山和开封都处于河南省,直线距离不超过四百里,这个距离即使在古代也不算特别远,何况是在京师附近,消息传递应该是比较快的。天下最大的两个有诸多武林高手的非政府组织突然在距离皇帝所在京师三百多里的地方集会,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民间群殴?还是想犯上作乱?朝廷估计也是吃不准,居然没有派出军队加以监视,也真是心大。其次,在萧峰到少林后,武林大会的目标就多了一个,"杀萧峰"。按照书中的说法,萧峰此时已经是辽国的南院大王,又是辽国皇帝的结义兄弟,可以说是辽国的二把手。而且,从书中可以看出,在场武林中人是了解萧峰当时的政治身份,也有人了解辽国皇帝南侵的意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执意杀萧峰,这不是给耶律洪基南侵的借口嘛。更何况,萧峰是辽国的二把手,要杀萧峰,怎么也得先让大宋皇帝来定夺吧,如此擅自作为,完全是江湖人的非理性表现,"越俎代庖"。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合众人之力生擒萧峰,交给朝廷,是杀是剐,由宋哲宗决定,最起码可以作为政治筹码,与耶律洪基进行谈判,迫使其放弃南侵。从书中内容来看,萧峰应该是辽国后族,对耶律洪基有救命之恩、平叛之功,于辽国来说不可谓不重要,说不定,宋廷还能用萧峰换取一部分的"燕云十六州"。再次,从结果来说,随着玄慈身死、萧远山和慕容博放下仇怨,一切又恢复平静。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如果说,玄慈是甘心受死,尚在情理之中。萧远山杀单正、谭公、谭婆、赵钱孙等,勉强可以解释为武林恩怨,不用负责。可是,萧远山杀了萧峰的养父母,这又怎么算呢,乔三槐夫妇不是武林中人啊,就不用杀人偿命吗?慕容博作为整个阴谋的策划者,罪孽最深,这也不清算?这个可以暂时不论,他手上的人命又怎么说。更主要的是,慕容家意图推翻大宋的密谋已经大白于天下,他确实已经遁入空门,但慕容复可还活着啊。最起码,也得把慕容家族全部抓起来,交由朝廷处置,哪能由少林寺说放就放呢,这才是真正的"放虎归山"。

"江湖"势力替代政府职责,虽然可以加入许多历史背景,使故事更具可读性,但却不可避免地留下诸多的情节漏洞。当然,如果要将这些漏洞全部补齐,估计这书也就没那么精彩了,故事到这也就结束了,萧峰可能会不死,但虚竹、段誉估计就得打光棍喽。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江湖仇杀的无理性和政府治理的理性正好是相违背的,夸大"江湖"的作用显然是会出现"不懂政治""不守法律"等不合理现象。当然,这种"目无法纪"的武林争斗是不值得提倡的。

萧峰

第二种,辅助关系。"江湖"势力可以辅助官府维护社会秩序,这种辅助作用有大有小,小则侦破命案,大则帮助朝廷平定"谋反"。这种情况在古龙武侠小说中出现的较多,典型代表是《陆小凤传奇》。以现代视角观之,陆小凤更像是一名赏金猎人或者私家侦探,通过帮助雇主解决麻烦来换取丰厚的酬金。陆小凤或受雇于朝廷(比如《绣花大盗》《决战前后》《凤舞九天》),或受雇于江湖势力(比如《银钩赌坊》《金鹏王朝》),或纯属帮朋友忙(比如《剑神一笑》)。当然陆小凤、西门吹雪等也有超群的武功,然而古龙并没有过度夸张陆小凤、西门吹雪等人的作用。虽然有一些情节也涉及政治,但是基本都没有脱离政府的管控范围之内。当然,有人会说,《陆小凤传奇》里也有很多人杀过人,尤其是西门吹雪,不也没有受到法律制裁吗?请注意,坏人为了实施阴谋,是不会顾忌杀了多少人的,自然也不会害怕法律制裁。陆小凤为了查出杀人真凶,不得以杀掉一些阴谋参与者,自然也是情有可原。大家想想,在《凤舞九天》里,宫九要祸乱天下,陆小凤杀他,难道不应该吗?所以,古龙将"江湖"定位于政府的"辅助力量",总体来说符合客观事实,因此,这类故事没有太多的逻辑漏洞,加之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那古龙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喽。

陆小凤

第三种,融合关系。"江湖"势力和官府合而为一,江湖势力完全履行政府职能。"江湖"即政府,政府即"江湖"。某个帮派的势力越大,它的话语权就越大,形同于一方诸侯,所辖地盘皆由其做主。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是马荣成的武侠漫画《风云1》。在《风云1》的世界中,虽然依然有个皇帝的存在,而且还有不错的武功。但这个皇帝显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威信,对整个天下缺乏掌控力,也就是一个汉献帝的料儿。相反,雄霸乃一代雄主,大肆扩张天下会,大有一统武林之势,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俨然就是一个"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操。在这个世界里,可以说,只认拳头,不讲感情,强者为尊,哪有什么王法,谁的势力大,谁就是王法。雄霸鼎盛之时,天下莫不臣服,就连无名也不愿直接与其对抗;雄霸死后,天下会不久便为绝无神占据,群雄一样臣服在"杀拳"之下。在这个世界里,武林高手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杀人或是被杀,全凭自己的本事。虽然这种江湖更为血腥,更为残忍,但却无所拘束,也给故事的创作者减少了很多的束缚。

雄霸

在这三种关系中,本人更喜欢后两者,一个更为符合现实,另一个则更为自由,看起来,虽然缺少某种历史厚度,但在故事情节设计上却可以避免大量的政治漏洞,毕竟"侠以武犯禁","江湖"与政府始终是那么的不太和谐,强行放在一起,对我这种喜欢挑刺儿的来说,确实比较别扭。当然,我并不是批评金庸先生的作品,更不是否认他对武侠小说的巨大贡献。前不久,查先生与世长辞,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可叹,"金庸大侠,绝迹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