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私生活糟糕,绘制“1男1女”油画以天价出售,裸体画家被打脸

克里格霍夫(1815~1872年)出生在阿姆斯特丹,在芝加哥逝世,他被认为是加拿大绘画建立者之一,

《雪橇上的居民》是对法属加拿大农民的感伤描绘,是艺术家创作力量旺盛的时期的作品,当时他住在魁北京城里,这类绘画对于当地的贵族很有吸引力,因为画作表现了法国的农民和加拿大的原住民,


这个时期他们是两类极度边缘化的人群——在画中他们简单、无害、有趣,很多类似《雪橇上的居民》的图画被驻扎在魁北京的欧洲军人购买,他们把这些画作为来加拿大的纪念品带回家乡,克里格霍夫的图画的政治内容迄今都是一个敏感话题,


但是他的独特成就是首次把加拿大的主题带入了绘画领域,这颇像17世纪的荷兰风俗画家把荷兰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变成受欢迎的形象。克里格霍夫称不上大师级的画家,但在本画中他沿用当时欧洲风俗画的传统技巧处理了他的主题,他很深入地观察了魁北克的风景,无论是甘美的雪,还是水晶般的天空,都成为了他描绘当地居民的幕布。


魁北克风景的理想化特性非常强烈地支持了他的画作的观念:他的画是为那些想记住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的人精心构建的童话。在同一时期,农民画家米勒笔下的《晚祷》的构图画风和克里格霍夫的《雪橇上的居民》几近相似,都是极接地气的写实主义。


《晚祷》这幅著名的画作是19世纪被广泛复制的图像之一,它的复制品出现在成千上万基督教徒的家庭中,它也同样受到卡通画家的欢迎,他们喜欢讽刺画的感伤手法。奉告祈祷是天主教国家中信众传统上必须每天朗诵三次的祷告,早晨、中午以及本画中的日落时分各一次,奉告祈祷(直译为“天使”)的名字起源于受胎告知段落的首句“神的天使向玛利亚报喜”。

克里格霍夫作品《雪橇上的居民》

米勒(1814~1875年)并不是被宗教激情推动创作这幅画的,他不大去教堂,宗教权威一定会对他的私人生活不满,认为他是一个私生活糟糕的家伙(他和一个女人未婚同居,两人还生了几个孩子)他可能是受了思乡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了此画,他本人的家族有着农民的渊源,他从童年时代就对奉告祈祷记忆深刻。

米勒作品《晚祷》

在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的祖母总是指导家庭成员停下工作,想想“那些可怜的死者”,他还记得那些农村的妇女似乎总比她们的男人虔诚得多——所以这幅画中女人的头亳不意外地深深低下,她的手紧握成祈祷者应有的正式姿态,而她的丈夫只是简单地握住自己摘下的帽子。

《晚祷》没有围绕米勒其他画作的争议,很快成为他最著名的作品,19世纪90年代,这幅一男一女的画以天价出售,的确也是“物有所值”,比那些肤浅低俗备受争议的裸体画更有艺术价值,更接地气,让那些画裸体画的画家情何以堪,它的命运是当时法国的全国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