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东方生命智慧的结晶

蔡亮华老师的课还在继续着,他那似智慧流般的语言像来自他方世界的声音穿过我们的耳膜流淌进我们的心,在呼出与吸入的间隙濡养了我们的我们的身体。我们在当下舍了时间,得到了老师高频地指点,世间事都是在给予与收获间来回徘徊,所谓一阴一阳之道也是它的另外一种诠释。做到平衡了,我们就体会到了舒服的滋味。《黄帝内经》上讲:五谷为养,养人之精气。代表了我们人的生命的起源。在文化上最与儒学相得益彰。

中国最讲究入世哲学的就是儒学,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希望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我对孔子对讲学的态度最欣赏,他主张“有教无类”,人本有千差万别,通过教育最终验证了我们生而平等那句话。有如此丰富哲学思想的儒学统治了中国思想界2000多年,经历了孔子的周游列国,孟子和荀子在儒学上的进一步发展,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南宋期间程朱理学的发展,清朝思想家顾炎武等人的批判,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从儒学著作中吸收到精华养分滋养着我们人生观的养成。

人代表人与自性的关系,是研究我们的生命观。佛学自东汉进入中国以来,不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历经佛教的起起落落,成为人们心理修为的指南针。我们从中去找那个哲学问题“我是谁”的答案,在追寻的过程中,活出自我的价值,在能够影响他人的同时,逐渐找到了那个“我”。找到了我们的心,就像身体中无处不在的气,推动着营养的全身分布,保证我们的健康。万法唯心、心外无法,外境的一切显化都是我们自己内心渴望的结果,我们人生的目标与结果都由此而产生。

天代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研究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宇宙观。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其内容包含了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我们现在确然知晓线性时间只是我们的一种错觉,真正的时间只在当下的一呼一吸间。科学家对宇宙的探索不论是伽利略、哥白尼时代还是现在的量子物理学对无垠宇宙的试探,都让我们感知到了宇宙的庞大与机械运转的精密性。

我们对天自古就有一种神秘感,认为有无数的神仙住在那里,七仙女是从天上下来的,罗大佑的歌曲《童年》中也在唱“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山里面应该住的是仙,而不是神。在中国人的眼中,成为神仙就是个完美的人,德性是没有瑕疵的。作为普通修道者的我们,也要把德性作为形成自己修身、齐家、治国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缺”了德,道如海市蜃楼不攻自破。所以道家就将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镇山的圭臬。神指引着我们的灵魂前行的方向,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意识状态在哪里,决定着我们住在哪里,是住在山洞里、地上、山上还是天上?即使眼前的一切都是烟云,但我们最终住在哪里是我们的最终诉求,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