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西方艺术史上这个最有名的饭局都吃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探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是晚餐?在拉丁语中,“晚餐”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含义是“在一起”,表示自古以来,晚餐就是一项集体活动,人们在晚餐时宴宾客,也在晚餐时与家人团聚。这与中国人的习惯不谋而合。不同的是,我们是在一天的辛劳后,借这最后一餐犒劳一下“五脏庙”,也享受与家人、朋友聚会的世俗快乐;西方人则赋予它更多宗教意味,比如,基督教徒要在晚餐前祈祷;这黄昏后的团聚,也象征生命的最后一程,和对来世幸福生活的渴望。



首先,我们要探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是晚餐?在拉丁语中,“晚餐”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含义是“在一起”,表示自古以来,晚餐就是一项集体活动,人们在晚餐时宴宾客,也在晚餐时与家人团聚。这与中国人的习惯不谋而合。不同的是,我们是在一天的辛劳后,借这最后一餐犒劳一下“五脏庙”,也享受与家人、朋友聚会的世俗快乐;西方人则赋予它更多宗教意味,比如,基督教徒要在晚餐前祈祷;这黄昏后的团聚,也象征生命的最后一程,和对来世幸福生活的渴望。

佛朗切斯科·巴萨诺《最后的晚餐》(局部),约1590年,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在所有版本《最后的晚餐》里,对于一天中这最重要的一餐,面包和葡萄酒是基本配置,这两种西方餐桌上的必备食品其实都充满神性。

胡安·德·华内斯《最后的晚餐》,191×116cm,1562年 面包的发明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人类社会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但《最后的晚餐》这一天是犹太人的逾越节。据说,当时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逃出埃及,因为太过匆忙,没来得及给面团发酵。为了表示纪念,后世的人在这一天只吃无发酵的面包。这导致《最后的晚餐》里的面包看上去都像死面饼子,虽然它有着神圣的喻义——象征耶稣的身体。比如,这幅伦勃朗的寒酸版《最后的晚餐》:师徒十三人挤在一起,耶稣手上拿着唯一的面包,做“望天祈求”状,好像在说:主啊,再给点吃的吧……

伦勃朗《最后的晚餐》,1632年 比较特别的是丁托列托版,画家用一个甜点——蛋糕取代了面包,意在表达耶稣的身体与他的灵魂一样甜美。

丁托列托《最后的晚餐》,1594年 葡萄酒在西方饮食文化中有极高地位。最初是因为古希腊、古罗马人都有食用葡萄和葡萄干的习惯。到了中世纪,葡萄更是宴会上重要的装饰品,通常放在桌子中央,供客人在两道菜的间隙中取用。

弗兰斯·斯奈德斯《壁龛里的水果》,约1620-1630年 葡萄被镀金果盘托举到高处,位于画面中央,象征耶稣受难。而用葡萄酒来象征耶稣的血液,这种宗教寓义始于《迦拿的婚礼》,经由《最后的晚餐》固定下来,逐渐成为一种代表规矩、智慧和冥思的饮品。

伦巴第无名艺术家《最后的晚餐》,13世纪下半叶,曼托瓦圣玛利亚格拉达罗教堂藏 除了酒水和主食,各种版本《最后的晚餐》里,主菜一般是两种:鱼和羊。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5-1498年,蛋彩石膏画,460×880cm,恩宠圣母修道院 最典型的是达芬奇版。意大利考古学家杰内罗索·乌尔裘里认为,根据当时的饮食习惯推测,达芬奇定制的这份菜单应该是:以苦菜和百里香调味的鱼料理,或是用当时罗马帝国流行的鱼露,还要搭配捣碎的无花果酱。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之鳗鱼橘子片(局部) 由于犹太人只吃带鳞片的鱼,因为鳞片象征着人丁兴旺,寓意子孙绵延,而把无鳍、无鳞的鱼类看作不洁净的食物。所以,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这种既有鳍又有鳞的鱼类最应是鲱鱼,这道主菜则可能是“鲱鱼橘子片”。

家书艺术家之《最后的晚餐》(L’Ultima Cena),约1480年,柏林画廊藏 画中,把刀插回刀鞘的正是犹大,这一动作暗示他已背叛耶稣。 另一种主菜——羔羊也是逾越节的祭品,耶稣常常用它自比,所以,羔羊也成了耶稣的象征。在各种版本《最后的晚餐》中,羊的烹饪方式相对多样化,有烤全羊、水煮羊等。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最后的晚餐》里的烤全羊,1547年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最后的晚餐》里的水煮羊,1500年 还有这幅杜乔版《最后的晚餐之洗脚礼》,中间一只小小的烤全羊,这源于《出埃及记》里的故事:耶稣让摩西告诉每户人家准备一只羔羊,把整个羔羊用火烤了吃,再把羊血抹在门框和门楣上。因此,逾越节的祭品通常选取一岁以内的小羊羔。不过,看这稀稀朗朗的桌面、十三个大男人,怕是连温饱也达不到吧?

杜乔·迪·博宁塞纳 《最后的晚餐之洗脚礼》,蛋彩画,祭坛画 除了鱼、羊、面包、葡萄酒等主要食物,《最后的晚餐》里还有一种重要的调味品——盐。中世纪时,西方的盐与东方一样,是珍贵的调味品,也是肉类最好的防腐剂。在《圣经》里,盐象征被启迪的智慧,由于它可以防止食物腐坏,那时的人们便认为盐可以阻挡坏事,而把盐洒在桌布和餐巾上则是不祥之兆。西方学者普拉蒂纳曾这样记述:“盐是必不可少的烹饪调料,它让食物变得有滋有味。当人们形容一个人愚蠢无知时,经常会说这个人‘缺盐’,也就是缺乏智慧。”

多梅尼哥·吉兰达约《最后的晚餐》,约1476年,帕西尼亚诺修道院藏

威廉·克莱兹·海达《镀金的高脚盖杯》,约1635年 最后,桌布也是《最后的晚餐》里值得注意的艺术意象,比如多梅尼哥·吉兰达约的《最后的晚餐》里,这种边缘带有蓝白相间图案的桌布是典型的佩鲁贾桌布,多用于宗教仪式,令观者想起圣餐。

多梅尼哥·吉兰达约《最后的晚餐》,1480年,湿壁画,400 × 810 cm,佛罗伦萨奥尼桑蒂修道院食堂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5-1498年,蛋彩石膏画,460×880cm,恩宠圣母修道院 结语:在《最后的晚餐》里,鱼、羊、面包、葡萄酒、盐……穿越一千五百年的时光,时至今日,依然留在西方人的餐桌上,这些简单的食材是当代西方美食的滥觞,而祈祷仪式、桌布也能看到西餐礼仪的雏影。

佛朗切斯科·巴萨诺《最后的晚餐》(局部),约1590年,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在所有版本《最后的晚餐》里,对于一天中这最重要的一餐,面包和葡萄酒是基本配置,这两种西方餐桌上的必备食品其实都充满神性。



胡安·德·华内斯《最后的晚餐》,191×116cm,1562年 面包的发明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人类社会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但《最后的晚餐》这一天是犹太人的逾越节。据说,当时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逃出埃及,因为太过匆忙,没来得及给面团发酵。为了表示纪念,后世的人在这一天只吃无发酵的面包。这导致《最后的晚餐》里的面包看上去都像死面饼子,虽然它有着神圣的喻义——象征耶稣的身体。比如,这幅伦勃朗的寒酸版《最后的晚餐》:师徒十三人挤在一起,耶稣手上拿着唯一的面包,做“望天祈求”状,好像在说:主啊,再给点吃的吧……



伦勃朗《最后的晚餐》,1632年 比较特别的是丁托列托版,画家用一个甜点——蛋糕取代了面包,意在表达耶稣的身体与他的灵魂一样甜美。



丁托列托《最后的晚餐》,1594年 葡萄酒在西方饮食文化中有极高地位。最初是因为古希腊、古罗马人都有食用葡萄和葡萄干的习惯。到了中世纪,葡萄更是宴会上重要的装饰品,通常放在桌子中央,供客人在两道菜的间隙中取用。



弗兰斯·斯奈德斯《壁龛里的水果》,约1620-1630年 葡萄被镀金果盘托举到高处,位于画面中央,象征耶稣受难。而用葡萄酒来象征耶稣的血液,这种宗教寓义始于《迦拿的婚礼》,经由《最后的晚餐》固定下来,逐渐成为一种代表规矩、智慧和冥思的饮品。



伦巴第无名艺术家《最后的晚餐》,13世纪下半叶,曼托瓦圣玛利亚格拉达罗教堂藏 除了酒水和主食,各种版本《最后的晚餐》里,主菜一般是两种:鱼和羊。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5-1498年,蛋彩石膏画,460×880cm,恩宠圣母修道院 最典型的是达芬奇版。意大利考古学家杰内罗索·乌尔裘里认为,根据当时的饮食习惯推测,达芬奇定制的这份菜单应该是:以苦菜和百里香调味的鱼料理,或是用当时罗马帝国流行的鱼露,还要搭配捣碎的无花果酱。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之鳗鱼橘子片(局部) 由于犹太人只吃带鳞片的鱼,因为鳞片象征着人丁兴旺,寓意子孙绵延,而把无鳍、无鳞的鱼类看作不洁净的食物。所以,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这种既有鳍又有鳞的鱼类最应是鲱鱼,这道主菜则可能是“鲱鱼橘子片”。



家书艺术家之《最后的晚餐》(L’Ultima Cena),约1480年,柏林画廊藏 画中,把刀插回刀鞘的正是犹大,这一动作暗示他已背叛耶稣。 另一种主菜——羔羊也是逾越节的祭品,耶稣常常用它自比,所以,羔羊也成了耶稣的象征。在各种版本《最后的晚餐》中,羊的烹饪方式相对多样化,有烤全羊、水煮羊等。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最后的晚餐》里的烤全羊,1547年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最后的晚餐》里的水煮羊,1500年 还有这幅杜乔版《最后的晚餐之洗脚礼》,中间一只小小的烤全羊,这源于《出埃及记》里的故事:耶稣让摩西告诉每户人家准备一只羔羊,把整个羔羊用火烤了吃,再把羊血抹在门框和门楣上。因此,逾越节的祭品通常选取一岁以内的小羊羔。不过,看这稀稀朗朗的桌面、十三个大男人,怕是连温饱也达不到吧?



杜乔·迪·博宁塞纳 《最后的晚餐之洗脚礼》,蛋彩画,祭坛画 除了鱼、羊、面包、葡萄酒等主要食物,《最后的晚餐》里还有一种重要的调味品——盐。中世纪时,西方的盐与东方一样,是珍贵的调味品,也是肉类最好的防腐剂。在《圣经》里,盐象征被启迪的智慧,由于它可以防止食物腐坏,那时的人们便认为盐可以阻挡坏事,而把盐洒在桌布和餐巾上则是不祥之兆。西方学者普拉蒂纳曾这样记述:“盐是必不可少的烹饪调料,它让食物变得有滋有味。当人们形容一个人愚蠢无知时,经常会说这个人‘缺盐’,也就是缺乏智慧。”



多梅尼哥·吉兰达约《最后的晚餐》,约1476年,帕西尼亚诺修道院藏



威廉·克莱兹·海达《镀金的高脚盖杯》,约1635年 最后,桌布也是《最后的晚餐》里值得注意的艺术意象,比如多梅尼哥·吉兰达约的《最后的晚餐》里,这种边缘带有蓝白相间图案的桌布是典型的佩鲁贾桌布,多用于宗教仪式,令观者想起圣餐。



多梅尼哥·吉兰达约《最后的晚餐》,1480年,湿壁画,400 × 810 cm,佛罗伦萨奥尼桑蒂修道院食堂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5-1498年,蛋彩石膏画,460×880cm,恩宠圣母修道院 结语:在《最后的晚餐》里,鱼、羊、面包、葡萄酒、盐……穿越一千五百年的时光,时至今日,依然留在西方人的餐桌上,这些简单的食材是当代西方美食的滥觞,而祈祷仪式、桌布也能看到西餐礼仪的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