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宁晋县志》记载的四个小曹庄

专家指出,村庄文化,是指以自然村落的血缘关系和家庭关系而产生的能够反映村落群体人文意识的一种社会文化。它以其独特的血缘与地缘关系,形成民风民俗。可以说,每一个村庄都是一座宝藏,叙说着乡土的纵横多样与历史沧桑。所以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偏离它的源流与魂魄——村落文化。也就是说,“体非死壳,魂以附体”,要将当代村级文化的“魂”即村落积淀升华而成的个性传统文化,附着于“体”即美丽乡村物化形态。

康熙《宁晋县志》卷一《村庄》记载我县有四个小曹庄,都是针对大曹庄而言,虽然大曹庄清初叫“曹庄”,康熙《宁晋县志》卷一《村庄》城南乡:“小马十里,曹庄十二里。”

城东乡小曹庄,即今侯口乡东曹庄。康熙《宁晋县志》城东乡,“小曹庄、营上俱四十里。”《宁晋县旧志校注》注释:“小曹庄,此指东曹庄。”

城南乡小曹庄,即今东陈村西南小曹庄。康熙《宁晋县志》城南乡“小曹庄二十七里。”

城北乡两个小曹庄,即今南塔庄村南之曹家庄和换马店镇藏庄。康熙《宁晋县志》城北乡:“南塔冢、小王家庄、小曹庄六里;”“秦邱、荆里庄、小曹庄、曹五疃、北楼下俱十五里。”

大曹庄村西之小曹庄,康熙《宁晋县志》卷一《村庄》没有记载。可见,大曹庄村西之小曹庄在清初尚没有独立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