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class》:原来“利己”的最高境界是“利他”

《梨泰院class》这部剧改编自同名网漫,原著漫画曾在某知名动漫网站上的评分和销售额都是第一,此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剧本更是由漫画原作者赵光真亲自操刀,可谓是完美还原了漫画中的精华。开播收视率只有5%,但是仅仅播了四集后就上涨到9.38%,播了几集后,就开始持续走高,目前已经8.6分,一片好评。

梨泰院在韩语中的原意是“异胎院”,就像是剧里的人物设定:前科犯、反社会人格、私生子、跨性别者、不会说英文的老外,为什么这样一群人会聚在一起谱写一个反叛创业故事呢?背后,是男主人公世路的“利他”将一切串联在一起,激发了每一个人心底的潜能,也正是这份正直的“利他”让他们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利他:伟大商业模式的核心“心法”

利己,谋求的是一己私利;利他,是为他人着想。以善解人意之心进行经营,企业就会真正走向辉煌。也许大家会说:“依靠这种近乎博爱主义的天真想法能经营企业吗?”然而毫无疑问,经营的秘诀正在于利他。

在影片中,男主人公真心做到了“利他”,店铺搬家之后,生意虽然不错,但是由于胡同老旧等原因整条街的客流量都较少,流水比不上在商业街的时候。最终他想到的办法就是帮助一条商业街的店家都进行维护,因为他知道虽然店铺之间是竞争的关系,但是只有一整条商业街都火起来,人流才会多起来。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格局越大的人反而越懂得利他,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曾在《成功的真谛》中这样解释过“利他”:

佛教中说“一灯照隅”,任何人都是带着特定的伟大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通过履行自己的使命为社会、为世人竭尽全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为社会、为世人竭尽全力,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摒弃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的利己之心,形成为他人的幸福而祈祷的利他之心,我们自己的人生会变得丰富多彩,也会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其实当你不再计较利己还是利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命运开始慢慢随行为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利己是人的本能,利他是一种选择

影片中的吴秀雅被大家讨厌,但是从她的选择来看,利己只不过是本能。选择成为长家的一员,是因为从小家庭很穷的孤儿秀雅其实自尊心很强。她从小生活在保育院,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导致她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看似外表强硬像个刺猬,实际上内心脆弱。她觉得自己靠自己是不行的,需要资源的支持,才选择了强大的长家。也正是因为秀雅的这个选择,那么注定,在影片的结尾,她不会和奉行“利他”的世路走在一起。

松浦弥太郎曾说过:“人生不是靠你做了什么、从事什么工作、做出什么东西来决定的。关键在于,你给予别人多少。”

李嘉诚在一次董事局会议上对大家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是可以的,但我主张拿9%。”李泽钜表示,“爸爸,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认为拿11%的股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违反道义和原则,钱赚得又多。”弟弟李泽楷也跟着说,“对呀,只拿9%不是太傻了吗!”

的确,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利己的,但是不只是经商,在生活中任何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是简单的1+1的问题,当你选择11%的时候很可能没有选择9%的时候挣得多。因为选择了9%,合作者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红利,自然愿意长久合作,信任也越发长远。

利他即利己。利他听起来是一件“侠之大义”的事情,在我看来,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利己行为,指向不同,但并不天然对立。我们在工作职场中也经常会听到一种论断,你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是一份事业去做的时候,是利他更是利己,因为当你为公司的进步添砖加瓦的时候,自己也有了提升。

看看影片中的世路,从小正义,可以在同学遭受不公待遇的时候挺身而出,不管对方权利的大小。看过影片的都知道这种利他行为使得他被退学、父亲失业,这也正是现实的无奈之处,对的事情不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但永远不能成为是我们作恶的理由。正义确实迟到了,但是世路的利他行为并没有白费,受他帮助的同学成为了基金经理,后面的复仇故事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从影视剧中抽离,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利他之心?

利他之心的原点是常怀感恩

释迦牟尼劝诫我们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在于利他之心。佛教的精髓就是慈悲之心,简单点说,就是一点点的善意也是“利他”。

在心态上,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生来就是健康的身体,活在平和的年代,拥有爱自己的父母,哪一件事不值得我们感激?如果我们充分感受到世界的善意和满足的幸福感,自然会产生善解人意、乐于善待他人的情绪。

有了好的心态,看这世界都会带上一层暖意。能在倒垃圾的时候不随便扔在垃圾桶外,能在写方案的时候考虑到每一个人的现实情况,不给大家添乱,能在发生疫情的时候,遵守规则量体温,戴好口罩勤洗手······那么,行动上你已经是个“利他”之人了。

利他之心的初阶就是要学会包容,给别人一个机会

有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马将另一匹马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然只有短短两行,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包容。

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学会包容他人的错误,职场上下属犯了错误要给改正的机会,他会付出更多努力工作,生活中,快递送晚了,不要随便发脾气,或许是在来的路上发生了一些小状况。夫妻之间没有包容,整天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那就不能白头偕老;朋友间没有包容就没有友谊,因为包容是友谊的前提;领导包容,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人心相和。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这个群体,宽容大度待人给别人一个机会,也许就是给了你自己一个机会。总裁迈克尔·戴尔在和日本索尼公司的人员谈判之后十分疲惫,遇到一个诚恳的青年推荐自己的产品,最终给了一分钟的时间。事实证明,对于戴尔来说他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青年推销的“锂电池”应用在新型笔记本电脑上,使用时间大大增加,销售量也大幅增加。

可见,学会包容,给对方一个机会,有时候就是在给自己创造条件,从中获得生活给予我们的意外馈赠。

利他之心的进阶版就是要学会失去,才会有得到

记得,曾看过一篇星云大师写的《以舍为得》,他这样写道:“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舍得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你需要投入感情,真心的帮助别人,才会收获之后的尊重;在职场中,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问题,而花时间帮助别人解决力所能及的小问题,是我们可以做的小事,也一定会收获对方的感谢。

人生在世,时时会有得有失,得与失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得到了名利,就失去了普通人的自由;得到了财富,就失去了淡泊的欢怡;得到了事业的成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同样,失去了利益,还有亲情的拥抱;失去了成功,还有再来的机会;失去了权力,还有人性的淳朴。

利他之心的高阶版,就是要善于指引,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讲的就是当你有足够的能力的时候,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从小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影响过身边的人,也被别人影响过,大概小时候的热心肠就是最早的授人以渔者。当然这个方法要行之有效,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才算是有作用,这也就是指引别人是高阶的原因,如果段位不够高,那么指引反而会变成误导。

我们这一辈子在行走的路途中,有时候是看别人的风景,有时候自己也会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指引有时候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马云说:“我觉得影响我的人挺多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人影响我。金庸肯定影响过我,《阿甘正传》里面简单的阿甘也影响过我,还有父母、老师,再就是前几天李嘉诚的那句话让我心里很有共鸣。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影响你,重要的是,你能从每个人身上找到各种机会,不断学习,从而反过来影响别人。”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当然,这种指引不止局限于指引二字,激发别人内心的激情,在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真心的喝彩,都是培养利他之心的可执行策略。人生就像一个舞台,自己既是舞台上的演员,又是台下的观众。谁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不要吝啬,给他。

结语

影片中,世路走了利他这条路,我相信在影片的结尾他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也会收获人心,不仅仅是主角光环,更重要的是利他背后的能量。

这条路少有人走,因为是心态和视角的转变,也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但就像是索达吉堪布说的一句话,只要你相信因果、践行利他,保持一份纯洁高尚,有些事情会不期而至,超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