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手指不良习惯


吮指是婴幼儿最初学会神经反射的一种行为

正常儿童三岁之前有吮指习惯都被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在4到6岁以后逐渐减少而自行消失。如果6岁之后儿童还有这个行为,就被称作不良习惯,并导致明显的牙齿错颌畸形(俗语牙齿不齐)。

牙齿错颌畸形的类型与儿童吮手指的类型和部位,吮手指时颊肌的张力,以及吮手指时的姿势都有关。其严重程度与吮指的力量,持续时间、频率等都有关。比如吮拇指时,拇指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阻碍前牙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圆形开合(通俗理解就是儿童前牙不能咬到一起)。儿童吮小拇指会造成局部小开合。儿童牙齿开合会形成上门牙外凸,俗称小兔子牙!

那么儿童开合有什么影响啊?

1:由于儿童阶段经常会出现嬉闹玩耍摔倒,而外凸的门牙首当其冲会受到外伤的威胁。

2:开合还会对儿童发音清晰度造成影响。

3:开合还会对儿童面容美观造成影响,容易受到周围小朋友的调侃,使得儿童自尊心被打击。

4:前牙开合,使得儿童咀嚼食物效率降低,增加胃肠功能的负担,时间长了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



所以我们的家长一定在儿童五六岁时候,关注儿童吮指习惯,如果六岁后还有这个行为需要及时阻断这种不良习惯,以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