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裡山河——走進晉博

北方的天空,總是如此


博物館大廳
山西表裡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亙北嶽恆山、五臺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嶽河,汾河、海河從中穿越。都說中國的歷史文化,地下的看陝西,地上的看山西。這裡自古便是兵家策馬拼殺之地,當從大家都能熟知的關隘就可看出這裡地理位置的重要:娘子關、雁門關、平型關、殺虎口、風陵渡,只是到頭來,每一個大一統朝代,卻不曾有任何一位君王定都太原,所以山西的歷史文化與鄰居河南陝西相比山東相比有點被人所淡忘了。好在如今的山西人歸納出了自己八大人文文化品牌: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聖地、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聖故里、古建瑰寶、太行神韻。仔細探究,底蘊還是深厚的。


也確實,一樣是黃河流經的地域,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從春秋五霸的晉文公重耳到名將衛青、霍去病,到武聖關羽,再到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同朝代的狄仁傑、裴度,以及羅貫中、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關漢卿,書畫家傅山,六君子楊深秀,以及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傑地靈,代不乏人,到了這樣的地方,這裡的博物館肯定是首要的目的地。

一大早排隊在郝剛剛羊雜割店吃完羊雜割,打的前往博物館。山西博物館的建築特色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如鬥似鼎”。“鬥”象徵著豐收喜悅,“鼎”象徵著安定吉祥。據介紹,博物院佔地168畝,建築面積5.12萬平方米,高34.5米。四周水環路繞,東與汾河公園隔路相望,北以寬闊的望景路與濱河體育中心相連,西環西渠水,南臨玉門河。建築由主館與四角輔樓組成。主館造型如鬥似鼎,四翼舒展,象徵著豐收富足與安定吉祥,館藏文物40萬件。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文物以青銅器稱著全國,夏商蹤跡和晉國霸業展廳展出的青銅器琳琅滿目,令人震撼,最出名的有商代“龍形觥”,“獸形觥”、“雷紋提樑卣”。鎮館之寶有四件,分別是《鳥尊》、《龍形觥》、《晉侯臣斤壺》和《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



山西簡稱晉,所謂晉國霸業可以理解成山西的通史


獸形觥,觥,古代祭祀用來盛酒的器皿,腹部成橢圓形,上有提樑,底有圈足,蓋子成獸頭形,

也有整個酒器作獸形的。正面看來是一獸首的樣子,眼睛大而圓且怒睜著,眉毛粗黑,雙耳招風

成葉子狀,張口露齒,表情獰厲,為商代盛酒器。整器以雷紋為地,三層花紋交錯裝飾,形象逼

很生動,立體感極強。

鎮館之寶——鳥尊,好像百鳥之王,神聖莊嚴,雍容華貴。尊頭為佇立回首的鳳鳥形,禽體豐滿,

尾部下彎成象鼻狀,象鼻內捲上揚,與雙腿形成三點支撐。器上鑄有銘文“晉侯乍向太室寶尊彝”

,證明其為宗廟禮器,即貴族祭祀宴會上使用的酒器

鎮館之寶——龍形觥,整體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龍舟。這件青銅器從年代、工藝、造型而言,不僅是“山西唯一”、“中國唯一”,而且也是“世界唯一”。

豬尊,尊是古人祭祀時、生活中使用的酒器和禮器,這件西周時期的青銅豬尊,長$2,體形

壯碩,四足平踏,吻部略小翹,嘴角出獠牙,短尾上卷。豬背有一圓形品,上有蓋,帶圈形捉手。

器蓋與器腹外底均鑄有銘文“晉侯乍族飤”。“飤”通“食”,多用於青銅食器上,在酒器中自

銘為“飤”。

雲雷地乳釘紋瓿(bù),是古代盛水或酒的一種器皿,呈斂口、圓腹、圈足,似後代的罈子。此

器商代晚期風格,其造型渾厚敦實,飾雲雷紋、夔紋和乳釘紋,肩部有三個高浮雕獸首。雲雷紋

是青銅器上的一種典型紋飾圖案,它的基本特徵是以連續的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幾何圖形,圓形的

稱“雲紋”,方形即“雷紋”,常作青銅器的地紋,用以烘托主題紋飾。夔紋,也是青銅器上的裝

飾紋樣之一,圖案表現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夔,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乳釘紋,

屬於青銅器上最簡單的紋飾之一,其紋形為凸起的乳突排成單行或方陣。

虎頭匜

銅犧立人擎盤,在鐘鳴鼎食的戰國時代,青銅器是貴族的象徵,是代表身份和地位的一種符號。

“國家大事,在祀與戎。”在古代,青銅器的主要功能便是祭祀與征戰,祭祀屬於國家的頭等大

事,而“犧”便是古代對祭祀所用牲畜的稱謂。銅犧立人擎盤,整體由三大部分組成:銅犧是一

個豎著耳朵的神獸,犧體肥壯,尾巴短小,形象逼真,它綜合了多種畜禽的特徵,馴良溫順,憨

厚可愛;犧背上立一女子,束髮披肩,兩臂前伸作合抱之態;雙手捧著圓柱,柱頂上放置著一個

可隨圓柱轉動的鏤空圓盤。整個器物構思精巧,紋飾精美、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是戰國青銅器

的佳作。

刖人守囿銅挽車,車馬模型。長方扁形車廂,無車轅。車廂前有兩扇車門,左門上鑄一立體圓雕的裸體刖俑人,俑人一手扶門閂一手拄杖。車有六輪,其中車廂兩側前端各一臥虎足,每一臥虎前後足各踩一小輪;車廂兩側面後端則各裝有八輻條的車輪。車廂蓋鈕為一蹲猴,蓋四角各有一可轉動的烏。車廂的四隅和兩側面中線處各鑄一圓雕的回首獸,以及平雕的鳥紋。此車是以往從未出現過的銅器器形,形制獨特,可以轉動,巧妙地運用了機械原理,各種圓雕也極為生動。刖俑人的出現是研究當時刑法和政治生活的重要資料。

匏壺

雁魚宮燈,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山西省襄汾縣吳興莊村出土銅燈構思巧妙,

燈火點燃時,煙氣通過魚腹和雁頸導入雁腹,起到淨化室內空氣的功效。製作精美,

代表了漢代青銅藝術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

胡傅酒樽,出土地正當匈奴與漢族雜居區域,酒樽通體鎏金彩繪,中原器型與草原裝飾渾然一體,

技法十分罕見。器身虎、象、鹿、馬等動物圖案形象生動,更顯富麗堂皇。口沿刻銘文“勮陽陰

城胡傅銅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造”。


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