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城,最牛的一条胡同!藏着京城的保护神!

小北一直觉得,老宣武区才是北京最牛13的地方,绚丽多彩的宣南文化是咱老北京的根儿:胡同、会馆、茶舍、戏楼、报馆......

就在宣武门外,有条达智桥胡同,这里没有南锣鼓巷的喧闹,没有烟袋斜街的浓浓商业化痕迹,但它周身散发着迷人的生活气息,更适合您徜徉其间。

达智桥胡同东起宣武门外大街,西至校场五条,原是两条河沟交汇之处,建有一座小桥。

清代这里驻扎着满蒙旗兵,因当时的汉人将蒙古人称为“鞑子”,附近居民就将此桥称为“鞑子桥”。

经过近两年的疏解整治,如今的达智桥胡同青砖灰瓦,每隔三五步,就有一个影壁矗立在道旁,让这条不足200米长的胡同,生出好一派民国风情。

同时,“她”更是一条清晰的文化纽带,从东到西,然后往北延伸开去,尘封的故事扑面而来。

杨椒山祠

达智桥胡同12号,又名杨椒山祠

杨椒山,即杨继盛,椒山为号

明嘉靖朝的兵部武选员外郎。

因冒死弹劾严嵩父子

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

杨继盛被严嵩投入刑部大狱

受尽三年酷刑,最终被害。

京城百姓出于敬佩和怜悯

将杨继盛的故居改为了城隍庙

定期去奉祀拜祭

杨淑山就此成为了京城的“三大城隍”之首

老百姓相信这位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汉子

在天之灵可以庇佑京城黎民百姓安康,免遭灾祸。

不过杨淑山祠的故事还在继续,到了清末,

这里又发生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 举国愤慨,

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1300多名各省举子

在此集会,联名向皇帝上书,

渴求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史称“公车上书”

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最终以失败告终

不过维新人士在杨淑山祠的壮举,

没有辱没这处宅院敢于谏言直上的风骨与传统。

沈家本故居

杨淑山祠奔北,走不多远,金鱼胡同1号,

是中国近代法制“冰人”——沈家本的故居。

沈家本是清末法学家,曾任:

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

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职务

主持制定、修订了:

《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

《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

《大清新刑律》等一系列法典

沈家本编写的律令废除了:

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酷刑

对死刑,只保留斩决

1911年,清朝灭亡

沈家本拒绝在北洋政府任职

仕途生涯谢幕

如今的院子里还有座“枕碧楼”

是沈家本生前的藏书楼

前些年本已破败不堪

现已修缮腾退,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太原会馆

太原会馆旧址,位于达智桥北面的上斜街附近,

这只是当年北京50多家山西籍会馆中的一家

是民国才女石评梅

与革命志士高君宇相识相爱的地方

河南会馆

达智桥胡同55号,曾是河南会馆所在地

一度是维新派的嵩云草堂

草堂对面还曾有精忠词

顾名思义就是纪念岳飞的祠堂

建国后成为了204中学

如今是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

褪去历史的尘烟,如今的达智桥胡同,作为西城区的首条步行街,拥有宽敞的青石步道,朱红的小院儿门楼,灰色的砖雕......

全然没有了过去那些年,小商店临街的杂乱无序,露天烧烤的乌烟瘴气,遍地垃圾无处下脚的窘迫不堪。

一条达智桥胡同已经如此绚丽斑斓,活色生香,如果您将视野放大,会发现,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带,简直是半部“京味儿文化编年史”。

鹤年堂

鹤年堂成立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是由元末明初著名回回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创建的。原址坐落在现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

明嘉靖年间(1556年前后),鹤年堂曾相继开设了五家分号,遂有“五鹤朝天”之称,老店作为总店仍在菜市口原址,严嵩之子严世藩为其题匾“西鹤年堂”。

半截胡同

江苏会馆

严嵩

明朝“青词宰相”严嵩的别墅“听雨楼”后来改为江苏会馆,建国后成为了北半截胡同小学。

绍兴会馆

民国初期,鲁迅曾寓居绍兴会馆,并写下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传世名篇。

浏阳会馆

41号为浏阳会馆,戊戌变法时谭嗣同就住在后院的北套间里,他题这书屋为“莽苍苍斋”。这里曾是策划变法活动的场所。

烂缦胡同

常熟会馆

“两朝帝师”翁同龢曾在这里住过。

东莞会馆

当东莞和会馆这两个词汇合在一起时,老司机们都会想入非非。这里有康有为题的匾额。

湖南会馆

1920年,毛泽东曾在湖南会馆召开了千人参加的“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

粉房琉璃街

新会会馆

梁启超两次赴京考试都住在这里,回京参加“百日维新”住在这里,甚至结婚后还拿这里当婚房住过一段时间,和新会会馆的渊源颇深。

菜市口胡同

据说因为严嵩的府邸设在这里,早年间叫做丞相胡同,曾号称是北京名人旧居最多的胡同。

休宁会馆遗存的功德碑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藻、孙毓汶,这些庙堂重臣;龚自珍、蔡元培这样的文人;杨锐、刘光第这样的维新派人士,都曾在菜市口胡同居住过。而龚自珍住过的休宁会馆规模之大堪称当年京城会馆之最。

如今,菜市口胡同已经改造成了菜市口大街,上述的名人故居几乎不复存在了。

最风光的,保存最完整,要数湖广会馆了。看戏、听相声、吃饭、喝茶,宣南文化的精华在湖广会馆都能体验到,前几年,这里还被设为北京戏曲博物馆。

您看小北这说着说着,就从宣武门,串到了虎坊桥,再往下,该珠市口和前门楼子了,刹不住车了。这大北京啊,老宣武啊,聊起来就容易“越界”,就容易话多,谁让这片儿如此迷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的临床与研究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患为特色,承担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宣南最好的中学

回民学校

北京市回民学校是一所具有80年历史的老校。她是在1925年4月24日建校。1949年10月,学校的前身成达师范、西北中学和燕山中学一起,组建了我国解放后第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国立回民学院。1981年被列为首批办好的市属重点中学。

宣南新开的公园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

菜市口地铁站的西北角,以前是一片拆迁闲置地,15年来一直用厚厚的建筑白围墙遮挡着。如今,这里已经是一处深邃而幽静的森林公园,碎石铺地,绿荫层叠,鸟语花香,小径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