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煮茶的简单与不简单


一、煮茶历史渊源

煮茶是茶艺之一,古今中外皆有关于煮茶的记载和研究。在中国,人们饮茶经历了从鲜叶生吃到生叶煮饮的过程。

唐朝饮茶由粗放走向精工。陆羽总结前人饮茶经验、结合亲身体验,提出煮茶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创了饮茶新风尚。

二、何为煮茶?

所谓煮茶,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

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是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


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茶经》中记载,陆羽煮茶法重技艺、情趣,要求茶、水、火、器“四合其美”。

唐宋时代通行煮茶,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亦有将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叫做"吃茶"。


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且不加调料。

明清以后,盛行泡茶。


对于现代茶人而言,煮茶更多表现为饮茶氛围的体验和煮茶形式的享受。煮茶时搭配轻缓的音乐、香道等内容,放松情绪且不失仪式感。


三、适合煮茶的茶品

一般年份较长、全发酵,茶性甘醇浓烈的茶品比较适合煮饮。这些茶品通过工艺制程或自然存储,褪涩、寒,茶性趋于温热,用来驱寒再适合不过。如:

1.发酵重的茶叶:老茶头、大黄片、红茶、熟普等;

2.陈年老茶:老普洱、陈年铁观音、老白茶、陈年岩茶。


四、煮茶器具

1、炉具:炭炉、电炉、酒精炉;

2、壶具:紫砂壶、陶制壶、金属壶(主要是铁壶)、玻璃壶;

3、燃料:竹炭、木炭、电、酒精等。

日常煮茶器具组合:

1、电陶炉与陶壶的组合,加热均匀、保温性好,烹煮的茶汤更为圆润厚滑;

2、炭火与砂器的组合,适合冬季寒室使用,但须注意空气流通,避免室内空气一氧化碳含量过高。

挑选煮茶的壶:

耐煮透气的陶壶、可分析铁离子软化水质的老铁壶均为上乘;

高硼硅玻璃的壶,效果较好,易观察内部煮物情况。

挑选煮茶的炉:

潮汕的红泥小火炉、风炉釜均不错。

炭的品质决定着茶汤的品质,荔枝木、龙眼木制成的炭会有淡淡的果香;橄榄炭,火焰稳定,最适合慢火深煮。


五、如何煮茶?

煮茶可以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煮两种方式。

1、泡过的老茶,适合用温水煮茶;没有泡过的茶,洗茶后加冷水煮,更有利于把茶煮开。

2、滋味较轻的白茶、白鸡冠、铁观音等茶叶和螃蟹脚、金线莲等养生品就适合直接放进煮壶里煮;而普洱茶之类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则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五六遍后再煮,这样既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烈,又可让老茶的精华完全释放出来。

3、煮茶茶水比例,一般会控制在1000cc水投茶5~6克左右,茶友可在此基础上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茶水比例。若茶汤过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长烹煮时间便可;若茶汤过浓,适量加水煮开即可。

4、推荐:茶叶于冷水时加入壶中,烧开后改为小火烹煮(尽量调小功率,使茶汤始终处于将开未开的状态最好),同时揭开盖子(或侧盖),可散去茶品中的异味(比如熟茶的堆味),茶性也会更温润。


六、品饮茶汤

推荐煮茶时间60~120分钟,煮茶的茶汤,顺滑甘甜,常带有米香、棕香。

茶汤颜色是品评茶汤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品煮茶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转碗摇香,不同的人或不同的状态转碗摇香后的汤花完全不同,总体汤花分为和谐型与不和谐型。


七、什么是拼配煮茶?

除了烹煮一种茶品,还可选择不同茶类搭配烹煮。煮茶可以不局限煮某一种茶,将不同茶叶组合起来煮可以达到不同的养生效果。

比如湿冷天气,常将熟茶与老白茶以1:1的比例拼配后烹煮,老白茶会将熟茶的温热发散至全身、驱散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