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交融

魔法文学中的天启思想

古埃及的魔法文学体裁从大约公元前 1500 年一直延续到公元 7 世纪。天启思想的发展,在后期魔法文学中也有明显的轨迹。有典型意义的是世俗体魔法文学作品

《善腾·哈姆瓦斯的故事》

《故事》讲述拉美西斯二世的四子———哈姆瓦斯与神秘的魔法的故事。他是孟菲斯城普塔神的大祭司,学识渊博,而且 崇尚古代文化,修复过多处神庙。这个故事由两 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保留在博物馆,是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写成的。讲的是姆瓦斯寻找《图特之书》的过程中的奇遇。 在故事里,《图特之书》象征着神的一种特权,一种人类所不具备 的沟通能力:

"书中有两段符咒。当你朗读第一 段咒语时,你将用魔力控制天空、大地、冥界和山川。你将能听懂天空中所有的鸟类和地上的爬 行动物的语言。你将能看到深水中的鱼( 尽管它们在 21 腕尺深的水下)。你朗读第二段咒语,那么,无论你在人间还是冥世,你都能看到拉神与 九神出现在天空,月亮也在升起。"

大英博物馆纸草局部

在早期魔法文学中,无论是《胡夫与魔法师 的故事》还是《两兄弟的故事》,提及这种神秘知 识时,都没有具体的描述,因为那是秘而不宣的, 生命和世界的终极秘密,仅仅属于神的世界,这 个秘密把神与人永远地隔绝开来。《图特之书》有一种启示的特征:它的咒语使得拥有它的人能 够看见隐蔽的事情并能看见众神。

故事的第二部分见于大英博物馆,主要是讲哈姆瓦斯的儿子西奥塞尔,西奥塞尔年幼时就很聪明,是优秀的书吏。故事很大一部分讲的是小时候的西奥塞尔带他爸爸去观看阴间的一些奇迹。

这段故事都是以葬礼开头,一天,哈姆瓦斯看到一个富有的贵族的人的葬礼,规模宏大,全城的人都来了,随葬品也非常奢侈。后来,他又看到一个穷人的葬礼他被一张破烂的席子卷着被拖去沙漠埋葬。哈姆瓦斯 不禁感叹:"有钱人真好,穷人真可怜死后太凄凉!"

西奥塞尔说:"父亲,让我带你去冥府看看这些穷人和富人死后他们又会遭遇什么"。于是父子俩到了冥界,看到了审判大厅,奥塞里斯,和 42 个陪审团。他们看到那个死去的穷人,站在奥塞里斯身旁,对他的宣判是:因为他生前的善行,他可以通过末日审判,加入众神的行列,得到永生,而那个生前富有的贵族被判有罪,被拉去地狱受罚。

这个故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活人入冥府的情节,在以往的古埃及文学中没有出现过,但是却是两河流域和希腊文学传统中常见的主题,如希腊 神话中冥神哈迪斯抢夺农神之女珀耳塞福涅的 故事、奥菲斯入冥府寻找亡妻的故事等等。

在埃及的宗教传统中,关于来世的描述是一种知识, 了解它是超越死亡、得到永生的条件,但这种了 解是一种保险而不是一种启示,不是道德层面的 说教,而且掌握这种知识是某些人的特权。

魔法书与天启思想在民间的扩散

埃及进入外族统治时期之后,随着官方宗教的式微,民间信仰兴盛,社会上层垄断的宗教经典及相关仪式逐渐向民间扩散,魔法相关的秘密知识也传播开来,在此过程中,魔法的内容和仪式都发生了转变,天启思想也由此出现在魔法和占卜的私人领域,而不仅限于精英阶层。

古埃及人的概念中,魔法 是一种原力和高级知识,几千年中它与古埃及宗教不可分割, 是古埃及传统思想中的核心。在古埃及的医学 文献中处处都有魔法咒语的应用。魔法也是各 种仪式、墓葬文献的基础原则。

在古埃及这样一个专制制度的社会,知识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和工具,同时也是加入某一特权阶层的必要仪式。贝恩斯认为,以魔法为核心的秘传知识的限定范围与这个人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相关联 ,甚至可以将这种关系容纳到整个官僚体系中去考察。位于等级体系最高处的是国王,他知道的秘传知识也最多,即秘密的内容外人不知道,但谁知道这些秘密却是完全公开的。 封闭的关键不是知识,而是某一特定群体;封闭的意义也不在知识本身,而在通往知识的可能;将秘传知识放入社会大背景中,起实质作用的并非知道秘传的是什么,而是谁知道。

关于高级知识的内容,托勒密时期亚历山大里亚的克莱门特有过描述,20 世纪 30 年代发现的位于法雍的泰布图尼斯神庙图书馆的文献,证明了克莱门特的记载,该文献描述了神庙高级祭司要接受的四个阶段的训练,分别学习地理知识、宫廷礼仪、医学、天文、占卜与预言等, 其中最后一个是最高阶的,相关的内容有数量众多的占卜手册,大量的黄道十二宫图和解梦书, 防腐技术等等。这些知识是严禁向大众传播的:"我在神圣的众神以及上天众神面前向你发誓, 将不会告知任何人所罗门的秘密,当然也不会将魔法适用于一些问题上,除非事情的必要性迫使你这样做,以免你遭受神偶然的愤怒", "将这个作为最大的神秘隐藏在秘密的地方"

目前发现的希腊罗马时期的魔法文献,主要是泰布图尼斯神庙图书馆和底比斯魔法图书馆出土的,前者的年代早于后者。对比二者的内容,可以明显看出差别:其一,在泰布图尼斯神庙图书馆中,魔法文献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保护法老和净化仪式等,而晚些时候的底比斯魔法文献则多数是关于各种财产、农业、家事等现实问题的,

祈求健康、辟邪、诅咒等,最重要的是,底比斯魔法文献多数是双语的,希腊文和世俗体埃及文两种版本混杂,使用这些文献的埃及祭司已经熟练掌握希腊文,他们可以在埃及象形文字的元文本的基础上直接用希腊文再创作,或者在世俗体埃及文的版本里加入希腊文的段落,各种搭配完全是根据其服务对象的需求。

其次,魔法公式仍然是埃及的结构,融合了 希腊的神名和主题,但增加了新的主题: 神参与进来回答占卜者的问题,有时是在梦中,有时是 在幻象中。全过程包括:准备与神相会的神圣化 期、与神相会的阈限期和送走神的去神圣化期。例如,底比斯魔法文献中有份世俗体的占星指 南,主导神是"伟大的神伊蒙和泰普",须知事项 是:干净的橄榄木凳子,没人用过的,蒙上布,放 在魔法师头部附近;四块砖,一个陶炉,在上面烧 鹅油、没药和赤铁矿的混合物。然后他要背诵一 个希腊文的占星咒语,并且"不对任何世人说 话",躺下睡觉。然后他会看到神"好像一个穿着 亚麻布和凉鞋的祭司模样"。神会"嘴对嘴"地和 他谈论任何他想谈论的事情。此外,巫师必须准 备星盘,把要问的问题写在空白的纸草上,放在 星盘上,星盘就会给他结果:"它将把你的星星带 给你,不管它们是否对你要问的事情有利。"

这些魔法文献中通常会描述占卜者如何自我驱动,例如强调自己是此仪式的注定之人,是看到神的人,得到启示保佑的人等。这种主观的启示性经历是一个新的显著特征。主观的宗教体验会提高与神相见的机率,保证占卜仪式的进行,天启也由此进入了魔法和占卜的私人领域。

希腊罗马 时期的文化融合,在近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每个时期是不一样的,文化传统的各个方面也应该不同看待。亚历山大建立大帝国的时候,就声称要把希腊文明 传到东方,在他的帝国版图内,希腊文是官方语 言,希腊文明突出的表达优势充分显现出来,比 如它的语言,它的概念、方法、体系,最初的几百 年,希腊的表象覆盖了东方文明。而古代东方文 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以具象的、图像的象征 和神话、仪式这些形式来表达自己,属于内敛型, 不擅长对外传播和渗透。所以在最初的时候,东方文明刚刚接触到希腊文明的那个体系,有一段时间表面上东方文明被覆盖了,有一个东方文明的隐没期。

随着希腊化的推进,东方文明逐渐出现了分 层。一部分失落了,被淘汰了;一部分经过改造 延续下去;还有一部分是隐没的,这部分进入了 潜伏期。潜伏下去的,也就是希腊人或者西方人 不接受的东方传统,表面上看沉寂了,但是到了 特定的历史时期,当有需求的时候,它又再次爆 发、回归。本文所列举的古代埃及宗教文献及其 内涵的流变,正是最典型的例子。正因为这样, 经历了隐形、分层、再次爆发,东方文明的精华浪 潮式地不断涌入了后世的西方文明当中。而欧 洲文明最大的特点,也在于它的混合。我们反驳 欧洲中心论,不是简单地说东方文明好,西方文 明不好;而是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欧洲文 明不是纯粹的欧洲文明,它从一开始就把东方文 明作为一个异端纳入它的体系,在对立统一当中 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混合体,而这个混合恰恰 是它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