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再读《背影》:我的眼泪又下来了

导读:

《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因为这一句话,突破了次元壁,红爆网络,成为“我是你爸爸”的暗代语。

温馨中显露文化,含蓄中透露态度。

01 《背影》背后的故事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摘自王君《听王君讲经典名篇》)

朱自清的父爱,有人世间原本的样子,有父爱子,子爱父,这种爱里有恨,有怨,有艰辛,有不易,出发点都是爱。

02 父爱无言,重在行动

父亲在月台送我时,并没有说多少离别的话,全是用行动来证明他对儿子的爱。

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父亲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从父亲的话里,我感受到的都是父亲对儿子满满的担心,牵挂。

买几个橘子,路上吃,担心儿子路上口渴;到那边来信,担心儿子路途是否平安,一切是否都好;进去吧,里边没人,担心儿子行李被人偷走。

不禁想起,每年离家出走,我的父亲总是不说什么话,偶尔说一句,“出去了,好好照顾自己。”每当我走出家门,他总是默默地跟着出来,走出很远,他才转身离开,那时,我们彼此留给对方的只有渐行渐远的背影。

年少,不懂事,把父亲的叮嘱当唠叨,而今在回首,多么希望父亲能再多唠叨几句。

父亲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探下身—两手攀着—两脚缩—身子微倾。

父亲拖着肥胖的身子给我买橘子,这就是父亲的爱。

父亲的爱如大山,厚重而踏实;

父亲的爱如大海,宽广而博大。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年少时,根本不懂这声的沉重和份量。中年后,我懂了,这声爱,包含着可能再也不见的遗憾、无奈和悲痛。

龙应台说:“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我猜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

我想,我们的初心都是好的,都想我出去赚钱,回来好好孝顺父母,好好报答父母,暂时的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可……你知道吗?朱自清这一离别,竟是两年后再与父亲的见面,他也没想到。我当初也这样想,可是有次我出去,三年后才回家,才看到我的老父亲。而那次回来,我大伯却永远的离开了,我再也没有见到。

我恨,恨自己曾经信誓旦旦许下“孝”的诺言,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我忘记了时间的残酷,人生的无常和脆弱。

那种怅然伤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遗憾;

子欲养而亲尚在,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幸运。

03 再读《背影》,我流泪了

中年后再读《背影》,每一个字都像是现实,都如此真实,每一个字都读到我流泪……

父亲忠厚老实,话不多,在村里也总被人瞧不起,可是他依旧坚强地活着,他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将我和弟弟双双送上大学。

父亲没多文化,可他身体力行地告诉我做人的道理: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谁不曾年少过,而谁又不曾老去。

《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曾经说过: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

父亲的背影,照射出多年后的我的模样,更惊醒我忘记了年少的模样。

我们只是走的太快,把自己弄丢了,弄忘了,我们该找回自己。你有没有发现,人到中年特别喜欢怀旧,每次回到家就不想再离开,看到家里的老物件,就特别伤感……

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该找回那颗童心。想到这里,我流泪了……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自嘲道:“我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平凡世界里极其平凡的人。甚至,一生还没走完,就和这个世界永别了。

崔健唱过:

“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

活着,就该活的有意义,活的丰富多彩。

借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中年身。

初读不识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书中背影今犹在,不见当年父爱情。

遍遍读未泪眼雨,甚是感忧书中人。

既然已是书中人,何必再叹人无常。

父爱缱绻烫心头,读罢转头已成空。

再回首,少年不再。课本,已躺在角落里泛黄,再翻开,它却一次一次还原着人生本来的模样。

喜欢馒头一哥,点赞关注分享,一起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