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的春夏秋冬,詩意生活背後,有諸多人生之美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空中飛揚;一半散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三毛

《小森林》是一部美食劇情電影,講述一名叫市子的女孩,因無法融入喧囂吵鬧的大城市,而選擇回到自己長大的地方——一個似乎與世隔絕的小森村。在這裡,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

影片從美食的角度入手,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展開,呈現出一種世外桃源般的詩意生活。

影片獲得九分好評是出人意料的,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其中的美食與那種看似毫無束縛的自由生活,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多數人理想中的生活狀態被這種方式呈現出來,獲得了很深的共鳴。

所以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人們心靈的港灣,它可以讓人在煩躁的時候突然靜下心來,暫時進入這個溫柔寧靜世界,獲得生活中未曾有過的愜意。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在電影《小森林》問世之前,先誕生的是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同名漫畫。這部漫畫的誕生,應與他本人的經歷有所關聯。

五十嵐大介在中學時代開始創作漫畫,其中有受過導演押井守的影響。這影響可能是一種啟蒙,因為五十嵐大介的風格,與押井守的風格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押井守擅長從實物的現實角度和陰暗面探討人性和世界的深層本質,他的作品氣氛陰鬱,沉重。而五十嵐大介則是以他的超高畫技和對大自然的細膩描寫著稱。

1993年,五十嵐大介獲《月刊Afternoon》冬季四季大賞後正式出道。但他於1996年停筆,後來移居日本東北地區的巖手縣,迴歸農耕生活。

2002年,當五十嵐大介再次重返畫壇時,帶回了他的那部《小森林》。春耕,夏種,秋收,冬藏。漫畫《小森林》中的女孩,在四季更迭、田園生活中追尋自我。我們無從確定五十嵐大介是否將自己的生活融合了進去,但是,通過《小森林》,我們確實看到了一種時常出現在腦海中的生活方式。

電影《小森林》從漫畫改編而來,將人和事搬上熒幕,收穫眾多感動的同時,是否真的只有詩意生活之美?我認為不是的。詩意生活的表象下,隱藏著值得我們一再品味的人生之“美”,猶如那些食物,令人回味悠久。

詩意化的生活,辛勤的勞作之美

影片開始,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就是一個世外桃源,一片綠意盎然,寧靜祥和的村子。這兒沒有任何商店,如果要去買東西,騎單車最快也要30分鐘才能到。如果要去遠一點的超市,甚至要花一天的時間。

當然,這個村子的人不常出去,因為他們的食物,基本都是自己種植的。所以,不管在春夏秋冬,都可以在這裡看到從土中冒出來的作物。

在這裡生活,拋去了世間的煩雜,可以不用去考慮工作,業績,人際關係等等令人頭疼的問題。只需要與這些自然中的植物相伴,看著他們從春到夏,由秋入冬不斷變化。自給自足,沒有負擔,這樣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是詩意的。

但為什麼很多人只是嚮往,卻沒有真正拋下一切迴歸田園呢?因為這種詩意生活的背後,其實需要更為艱苦的付出。

比如每天吃的大米,從播種,到插秧,再到幼苗逐漸長大,結穗,等到完全成熟進行收割。這其中的辛苦也許很多人從未體會過,而且一粒種子播種下去也不能任由其發展,否則難以收穫完美的果實。因此在作物生長的過程,又要注意除草,除害蟲,還要注意天氣等等的影響。

真正的迴歸自然生活,其實並不容易,在影片中的詩意生活,也許是真實的,確實有著那麼美好的生活場景。但美好的背後,永遠有著無盡的汗水。

影片中的女主市子,家中只有她獨自一人,偶爾有朋友的幫忙,但幾乎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她獨自完成。但是,在這所有的勞作中,她從來也沒有抱怨過。在田間累了,她自言自語地說一句,肩膀和背疼了,便過去了。

在詩意化的生活後面,真正隱藏的是每一份無言的付出,這些對植物異常虔誠的人們,用辛勤的勞作,賦予植物更加鮮活的生命。這是每一份努力背後,辛勤的勞作之美。

美食的春夏秋冬,適時的收穫之美

每一種食物,都有對應的播種時間。如果想吃上大米,一定要在春天播種,如果要吃紅豆,則需要在初夏播種,如果要種土豆,甚至要在冬天來臨前就做好準備。它們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如果想在自然環境下收穫果實,就不能違背了它們的生長習性。

也因為如此,在每一個季節,都有需要種植的作物,也有可以採摘的食物。這便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無窮寶藏。

影片中對種植作物的著墨不多,但卻有相關的描述。比如市子為了來年能夠直接播種土豆,之前就將家前邊的地翻耕了,再用塑料膜蓋上。等冬天的大雪過後,將薄膜割開個洞,便能直接種植。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春夏秋冬的不同美食,這些食物,有直接煮的,有烤的,有油炸的,還有需要經過晾曬,或經過冬雪的封藏的。總之,這些在不同季節展示出來的美味,都是一份適時的收穫。

我覺得適時就是一種智慧,這些春夏秋冬的植物,它們通過漫長的沉睡,選擇自己最合適的生長時機,一旦抓住機會,便生根發芽,綻放出最美好的生命。

而對於人來說,適時更是難得。有些事情不管怎麼做都沒有結果,有時候可能是因為選錯了時機,如果我們能有足夠的耐心,如那些發芽之前的種子一般,靜心等待最好的時機,也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一個能夠耐心等待春夏秋冬的美食之人,必然是懂得適時之難能可貴的人。

人生的一種無常,一往無前之美

人生無常,正在於每一個人不管處在何種情形之下,都會遭遇一些連自己都無法預料到的事情。即使影片中的市子生活在與世無爭的小村子裡,但是她的人生同樣也是有煩惱的。

影片中市子的爸爸從未出現過,與她相依為命的母親也在某一天突然離家,再也沒有回來。只是偶爾會寄一封信回家,寫著些不相關的話,市子無從得知自己的母親在哪裡,又過得如何。

但是事情發生後,生活還要繼續,人生的路不能停下,唯有繼續前進。

市子的優點在於,即使是一個人的家,她也要讓它有家的味道。她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出一個家的模樣,每天都不會虧待自己,並忙碌在那些生活的瑣事之中。

其實,市子有時候也會逃避。她回來這個小森村本來就是一種逃避,也許在城市裡的生活有一些讓她不願面對的東西,所以小森村成為了他最後的避難所。

但是一味地逃避,以這種方式留在小森村真的是內心的選擇嗎?市子知道,不應該是這樣。

如果真心想要留在一個地方,必然是真心的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的逃避,所以在最後,市子聽從自己的內心,離開了小森村,去尋找自己真正的歸宿。

直到多年以後,她再返回小森村,這一次不帶任何逃避,才是內心最真實的選擇。

人生縱然有無常,但是勇敢面對,一往無前地走下去,才會發現真正的柳暗花明。

正如三毛的那首詩一般,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也許每個人對此的解讀都不一樣,但那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期盼。

這部《小森林》就是我們的期盼,我們想而未曾實現的人生,被某些人實現了,所以我們沉浸在其中的時候,就如市子一般回到了小森村。

但是要時刻記得,逃避是暫時的修整,只要看清了人生的春夏秋冬,不管身處何處,都能活得出詩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