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薪酬改革方案

公司薪酬改革方案


一、基本原则

按照"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基本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标准统一的薪酬体系,确保薪酬结构统一、职级工资标准统一、岗位与绩效工资占比统一、津贴福利项目标准统一。

1、坚持贡献导向

基于岗位与员工业务能力等的差异,根据对公司价值贡献的不同,合理建立薪酬分配体系和绩效分配体系。

2、以岗定薪和按绩取酬

根据员工能力及所属岗位层级确定职级工资,制定KPI指标量化绩效考核标准,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3、坚持重能力,不唯学历原则

打破只注重学历的传统用人方式,避免用文凭和学历的僵化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人才。对有良好学习能力、工作态度端正、乐于接受挑战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做到量才而用、人尽其才。

4、坚持重业绩,不唯表象原则

以工作业绩为主要导向建立薪酬标准,坚持高业绩对应高收入的薪酬管理目标,确保"埋头苦干"与"只说不干"的员工在薪酬上一定有明显区别,适当拉开薪酬差距,做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兼顾公平。

5、体现劳动力价格市场化

企业市场地位决定员工的薪酬定位。全面对标劳动力市场,既要对标全省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社保缴费基数又要对标员工的效率效能,基于效率效能合理匹配薪酬水平,避免激励过度或激励不足。

6、分类激励原则

按照现有岗位设置,将薪酬体系分为工人、专业技术和管理三个系列。

7、公正性原则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但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员工将自己的产出、收益(薪资、福利、奖金、晋升机会、工作成就、地位和其它形式的报酬)和投入(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努力程度、技能、资历、工龄等)相比得出的比率与他人的收益投入比率进行比较,并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

薪酬的公正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员工价值取向与企业价值导向的一致性。特别是津贴、补贴及福利设置的公正性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认识和价值取向。

二、统一全省薪酬体系

公司实行以岗位为基础、与绩效和贡献紧密挂钩、符合不同岗位特点的差异化薪资分配制度。公司根据业务发展要求,实施符合不同岗位特点的薪酬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工资、司龄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工资、计件工资、专项奖励、年终奖金、津贴补贴等。

(一)编制全省统一的职级工资标准

按照全面激励、拓宽员工职业晋升通道,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激发自我成长动力的原则,编制全省统一的职务级别工资标准。

职级工资分为三个系列,即工人、专业技术、管理三个系列;根据分子公司规模(客户、收入),设十六个岗位,不同岗位设置不同岗位差和级别差;每个岗位设置十五个级别。

(二)统一全省薪酬结构

1、职级工资

包括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

(1)基础工资,是员工工资中的固定部分。

(2)绩效工资,是企业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结果及给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而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绩效工资的作用在于激励员工努力提升业绩、为公司多作贡献,进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是员工收入的变动部分,体现员工的劳动成果差别。

(3)提成工资,是对销售岗人员的激励,适用于承担销售任务的人员,是营销类岗位员工的绩效工资组成部分。

(4)计件工资,适用于工作结果能够量化的工作岗位的人员,是设备维修岗位员工的绩效工资组成部分。

2、司龄工资,是指公司为鼓励员工长期在公司工作而给予的相应补贴,体现了对司龄的重视和鼓励,充分考虑和尊重员工的历史贡献,鼓励对公司的忠诚。司龄补贴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公司员工在工作满一年以后,可享受司龄补贴。

3、专项奖励,是指对员工完成专项任务等给予的奖励,项目补助、项目论文获奖、技术发明、专利、阶段竞赛、特殊活动等,体现员工为企业做出的特殊贡献的奖励。

4、年终奖励

年终奖励,是以"年"为单位,根据年终绩效考核的结果,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发放的一种奖金发放形式。年终奖励用来引导全体员工关注团队、企业整体利益,只有整体获得了利益,个人才能有收益,从而引导全体员工关注整体利益,克服只关注个人利益的弊端。

(三)统一社保福利和津贴补贴

1、津贴补贴,是为保障员工生活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而以固定金额作为津贴补贴的一种工资形式,例如:交通补贴、值班补贴等。津贴补贴一般按照固定的金额发放。只要员工具备某些条件,均可以享受。

2、社保福利,主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政策规定,公司需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公司将实行全省统一的津贴补贴和福利办法。

(四)岗位晋升、薪资晋级制度化、常态化

通过公开、公正综合考评,使员工每年岗位晋升、薪资晋级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1、工人系列

工人系列6%的人员晋级;2%的人员晋岗。

2、专业技术系列

专业技术系列6%的人员晋级;2%的人员晋岗。

3、管理系列

管理系列3%的人员晋级。

原则上岗位晋升、薪资晋级每年一次,每次只能晋升一档或上调一级,薪资调整就近就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