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念佛法的高僧,精通诗书画禅,谢灵运、陶渊明、李白很崇拜他

本文主要论述庐山慧远大师

陶渊明谢灵运都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他们精通诗文,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而李白更是盛唐乃至中国诗坛的千年天才。

他们的身世遭遇不同,个人志向也不同,但是他们都非常崇拜一个高僧。

谢灵运曾经想加入这位高僧的结社活动,但是遭到了拒绝,为此谢灵运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表示自己的遗憾。

这位高僧就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巨子,庐山慧远大师,一个在政治、文化、艺术、佛学领域都有极深造诣的菩萨

穿越千年的李白,对慧远大师崇拜有加

慧远大师是道安法师的弟子,24岁在道安门下开坛讲经,中年隐居于庐山东林寺三十多年,直到圆寂。

慧远大师是中国最早念诵阿弥陀佛佛号的僧人,他也是中国第一个提倡念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僧人。

他曾经与当时的高僧居士三十三人,在庐山东林寺莲池前结社,一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名之为“莲社”。

这是中国净土宗的开端,因此庐山慧远大师也被尊奉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

莲池结社是中国净土宗的开端

庐山慧远大师毕生践行般舟三昧的“观想念佛”法门,他一生精进念诵佛号,未有一天中断。

除了念佛方式和念佛法门的革新,他在禅法上面采用的是西域佛陀跋陀罗三藏的《修行方便禅》,他也是中国佛教史上首位禅净双修的高僧

慧远大师精通三家学说,不仅是当时的佛学巨子,更是当时的文化巨擘

他在艺术方面也很有造诣,尤其是他的禅诗,不同于陶谢二人的冲淡,而归于圆融自在

慧远大师庄严宝相

在政治上,慧远大师和东晋时期的各个军阀都相处得很好。

“不依国主则法不立”是道安法师首倡的,在他的徒弟慧远这里得到了发扬。慧远大师一生备受礼遇,无论是那一方的权贵都对他尊敬有加。

慧远大师一生致力于调和儒释道三家的矛盾,在中土弘扬释迦遗教。可以说,没有慧远大师的佛教中国化运动,佛教在东晋时期可能从中土消失,可见其功德之大。

这样一个各方面都拔尖的高僧,在当时就受到了很多名士的追捧。

当时的权贵名流对慧远大师都尊敬有加

谢灵运和陶渊明二人当时就追随慧远,在他们的诗文中多次提到了慧远大师。

东晋的名画师顾恺之曾经作《白莲社图》来描绘慧远大师这次结社,没有参加慧远结社的陶渊明和谢灵运,表示自己即便是现实不能和慧远大师结社,在画中也要完成这一愿望。

于是这幅画中便有了他二人,作为“社外人员”保留了下来。

唐朝的杜甫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描绘这幅画,称赞慧远大师的大德大悲为“庐山路”,表达了对结社人员的羡慕。

顾恺之的《白莲社图》局部

一生狂放不羁的李白更是直抒胸臆“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等多首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庐山慧远大师的崇拜。

一代高僧慧远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他不仅当世有名,1600年来追随者从未断绝。

慧远大师还组织了中国首个私人译场,延请了当时的西域高僧佛陀跋陀罗三藏到庐山东林寺翻译佛经。

在佛经翻译方面,他同样提出了重要的“厥中”理论,为后世一直沿用。

庐山东林寺是首个大型私人译场

慧远大师自入庐山东林寺以来,毕生不曾出山,坐缸于此,多有舍利。当时的人都认为慧远大师是菩萨再世,愿大师不舍婆娑,乘愿再来。南无本师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