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机电安装施工中的运用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

1,大管优先。因小管道造价低易安装,且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如空调通风管道、排水管道、排烟管道等占据的空间较大,在平面图中先作布置。

2.临时管线避让长久管线。

3.有压让无压。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粪便污水排水管、雨排水管、冷凝水排水管都是靠重力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顺利排水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所以在与有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避让。

4.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较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5.冷水避让电气。在热水管道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6.电气避热避水。在热水管道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7.消防水管避让冷冻水管(同管径)。因为冷冻水管有保温,则有利于工艺和造价。

8.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因为高压管造价高。

9.强弱电分设。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而且留一定距离。

10.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这样有利于施工和检修,更换管件。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布置时,还应尽可能做到呈直线、互相平行、不交错,还要考虑预留出施工安装、维修更换的操作距离、设置支、柱、吊架的空间等。



管线综合重点部位

1.机房内的管线布置:

机房主要有给排水机房、换热机房、消防泵房和空调机房等。机房内管道规格较大,且需要与机电设备进行连接。针对各种管线,把能够成排布置的成排布置,并合理安排管道走向,尽量减少管道在机房内的交叉、返弯等现象。在一些管线较多的部位,通过计算制作联合的管道支架,既节省空间,又可以节省材料,把整个机房布置得合理整齐。

2.出入机房的大型排管:

出入机房的管道多为成排布置,根据管道的材质和管道内的流体特征,计算管道重量,编制具体的管道支吊架制作安装方案。

3.管道竖井处:

管道竖井是管道较为集中的部位,应提前进行管道综合,否则会使管道布置凌乱。对该部位的管道进行分析,根据管道到各个楼层的出口来具体确定管道在竖井内的位置,并在竖井入口处做大样图,标明不同类型的管线的走向、管径、标高。

4.走廊内等管线分布较为集中的部位:

通常走廊内的管道种类繁多:可能包括通风管道及冷冻水、冷凝水管道、电气桥架及分支管、消防喷洒干管及分支管道、冷热水管道及分支管等,容易产生管道纠集在一起的状况。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管道的走向及不同的布置要求,利用有限的空间,集合各个专业技术人员,合理的排布管道并制定这些部位的安装大样图,使各种管道合理布置。

5.管廊等管线集中且管道走向基本一致的地方:这些部位管道比较大且管道走向基本一致,这些部位应制定管道的联合支架方案,这样与各种不同管道单独制作管道支吊架相比,既节省了机电辅助材料用量,又使管道布置整齐美观。



6. 净高复核:注意复杂管线出的净高,通常净高要求如下(甲方特殊要求除外)

(1).地下室车位下方2m;

(2).地下室车道2.2m;

(3).地上走道吊顶最低2.2m

(4).注意管道下方的支吊架(考虑管下100mm),大于1.2m宽风管及排管下方的喷头(考虑管下130mm)



管线交叉解决办法

1、 优先采用平面布排错开的方式

2、 其次采用竖向布排错开的方式

3、 再其次通过土建配合调整层高的方式

4、 优先解决大管道交叉(DN65及以上)



在现代化的建筑行业中BIM技术提到很多建筑商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在发展该技术的同时也受到了多因素的影响:

1、建筑市场的规范性和管理性不强

2、BIM技术的发艺造成了影响在现如今这个经济和信息化的社会中,只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的设备才能够占据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在建筑行业当中BIM技术正是能够引导我国建筑市场前景的重要力量



所以BIM技术在我国的未来发展和建筑行业当中将会有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