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氏最后的一个聚集村落,皇室后裔只做一件事

今年五月,一个电视台做了一期关于历史守陵人的栏目,记者在作为满清王朝主陵墓的永陵调查。找到一位守陵人的后裔赵德兴,老人称:在我小时候就听家中长辈讲述我们家族史上的守陵故事,我们还有一本族谱,上面清晰地记载着当年的事情。“

说着他从屋里面拿出一个底座雕刻着姐妹图盘的木头盒子,又从盒子里面拿出了他所说的那本族谱。翻开一页,开始了记忆的历史长河。

他们家族守陵历史要最潮到七世族班步里,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伯父那一代说起。别一位清王朝的守陵人同别的守陵人一样,只是简单的看护陵墓,他们的工作有着一套完整的机构体系,纷繁复杂,犹如一个小社会体系——当时的清朝为皇陵分别设立了盛京三陵总管衙门、内务、府衙门、关防衙门、五部衙门(简称),共八各部门,他们主要负责对皇陵的保护和祭奠!

除此之外,守陵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接待皇帝,其中祭奠事宜繁多,大祭小祭各不相同。大祭安排在清明、七月十五、冬至和岁暮共四次,小祭安排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共24次。祭祀所用的祭品也非常有讲究,每次大祭都要杀牛、羊、猪各一头作为祭品。

当时的清朝对守陵人分工相当的细致,大祭除了前面说的三大祭品外,还有各种小类,所以需要专人养家禽、酿酒、制糖、磨粉等等工作,所以一般守陵人一生都只干一个工种。那个时代的守陵人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制,因为清朝政府会给给每户的守陵家族分专门的别院,让其家族老人颐养天年。

如今在新宾县几处村落,70%的人口都属于守陵人的后裔,这里也是全国唯一一处爱新觉罗家族聚集的村落。几百年的岁月变迁,爱新觉罗氏的守陵人也逐渐被汉化,他们的后裔从样貌、体型、口音都与当地人无异。他们的后代中很多人对自己祖上的守陵历史相知甚少。

许多爱新觉罗后裔对于祭祀习惯保留到如今,每到初一、十五都会去小祭祖先,清明、七月十五、冬至、岁暮都会去祖先陵墓大祭。他们认为这是祖上留下来的文化习俗,他们不能忘却。历史洗净岁月,但是这种传统文化却还在他们身上继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