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窑腹里接火墩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墩台是为传送军情信息之用,亦称烟墩,俗称报警台。建在城堡与城堡之间的烟墩,又称腹里接火路墩或腹里接火墩或火路墩,是在长城内的烽火台,以烽火接力的形式传递军情。墩台多见方柱梯形,一般高5——7米。

腹里接火路墩则为土夯砖包为多。现今砖多已剥落,有的已仅存状似窝头的土墩。在明朝除了烟火外还有烽炮,传递敌情。

  据明叶盛《水东日记》记载:永乐十年七月十二日巳时,总兵武安侯钦奉敕书:“各处烟墩务要增筑高厚,于烟墩上收贮五个月粮食柴薪,并置药弩于上。”有警,则守台兵举烟为号。寇至百人者“挂一席,鸣一炮;至三百人者,挂二席,鸣二炮;至五百人者,挂三席,鸣三炮;至千人者,挂五席,鸣五炮;至万人者,挂七席,鸣连炮,以此传递军情”

站在柳家窑墩台上可看到石塘墩

墩台东面

墩台南面

台基为方形

墩台西面

墩台北面

历经百年风雨,像仰望于东方庙沟的思考者

史书记载此处柳姓起先定居,似乎墩台叫做柳望墩更为贴切。

墩台旁残留的砖瓦陶罐,貌似之前包砖,陶罐则是守望将士的器物

建在地势险要位置的腹里接火墩,当地人称墩儿洼

卫星地图下的接火墩,可看出位于山脊线连接处

遗留的烽堆

散落的石块

向南依稀可望见马营堡西城墙 还有柳望墩 石塘墩

向北可望见一烽火台——冰山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