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讨厌法家——这是一篇大言不惭的儒法之争

这篇文章还得从一次与秦粉的讨论中说起,由于本人尊崇孔、孟,而当世之人大多讨厌孔、孟,因此一直被人称为儒狗。

前段时间有网友因《大秦帝国》里张仪、荀子、商鞅接连辱骂孟子而倍加推崇张仪、荀子、商鞅,甚至喝彩叫好。我与人争辩了好久,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网络争论从来都是如此,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呢,还是想梳理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一开始辩论,有人说商君之法,岂是孔孟等大伪欺世的儒狗能比的,我说商鞅之法虽是强国之法,但也是“愚民、贫民、弱民、辱民”之法,春秋战国的君主个个视百姓如草芥,都想要把天下划成他家的天下,谁又想过百姓的死活?这个强了就灭那个,那个强了又偷袭这个,他们用人只求强国,只求约束百姓,哪有真正为了百姓的?真正为百姓的,数过来数过去,只有孔孟而已。

对方说:“以上言论狗屁不通,一言抹杀掉所有春秋战国留名青史的明君,万万不敢苟同。而且春秋基本上是君王与贵族的游戏,是故从无偷袭、灭国之战。大体延续周室和儒家基于‘礼’的思想,君王以称霸为顶峰!而进入战国时期,君王以增强自身实力争夺天下为目的,战争多以吞并国家城池为前提取胜。春秋与战国差别巨大决不可一体论之!至于商君之法,其思想高度几千年中外无人能及,现代法治、根本不足为论!那个时代的法家思想,要真如某些愚昧至极的言论,如你说的‘愚民、贫民、弱民、辱民’一样,没有人民的支持,秦国何以一统天下?无稽之谈!蠢!儒狗当真大伪欺世”

我想,春秋与战国确有很多不同,确实有区分春秋和战国的点,比如国家形态、经济形态、宗法制度等各种方面都有发生变化,如何深入的讨论,我想可以写一篇好几万字的论文也不是不可以。但绝不似他所说的“春秋基本上是君王与贵族的游戏,是故从无偷袭、灭国之战。大体延续周室和儒家基于“礼”的思想,君王以称霸为顶峰!”这样子。

崤山之战,秦国借道晋国攻打郑国,郑国事先得到消息躲过一劫,秦国一生气顺手灭掉滑国,在借道晋国回秦的路上,被早已埋伏好的先轸在崤山跟杀猪一样斩杀秦军好几万。单这一战就可以看出他们从不讲什么道义,也从不讲什么礼仪,相互背叛,互相偷袭那是随处存在。除了这一战灭掉的滑国(伯),还有陈国(侯),曹国(伯),巩国(伯国)等几十个国家灭于春秋时期。其中光被灭掉的公国就不计其数,伯国,侯国这些就更别提了。所以孟子感叹“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

他们所称道的史书上的那些明君,又哪个是真为天下的百姓着想的?他们时刻想的及追求的不过是自己的统制更长久些,更稳定些,下面的人更听话些,百姓更无知些,能给国家的利益更大些罢了。仔细数一下,他们谁是现在人口中时刻为百姓着想的的贤者明君? 几乎是没有的。

所以孔子奔波几十年,遇上的君王不是说请帮我打一场胜仗(卫等国家),就是把孔子赶走留下他的弟子从政,让他们变强(宋等国家),又哪有一个君主问过怎么让百姓过的好起来的?

他们用孔子的弟子打仗,冉有打败齐国;

他们用孔子的弟子治国理财,子贡是儒商鼻祖;

还用孔子的弟子纵横灭国,子贡破吴乱齐保鲁;

他们用孔子的弟子教他们变法强国的思想,子夏是李悝吴起变法思想的最大引导者。

可是他们又有谁用孔子来帮他们约束过自己,照顾一下百姓了?

没有,从没有过,就是因为孔子只是想教他们仁者爱人而已。孔子的弟子那么多,达者七十二,而只有曾参在传授孔子的道理,最后传到孟子这里。孟子时候,各国也都想着如何强国,如何灭国,因此孟子也在到处碰壁。

入仕当官不是孔孟的理想,夫子只是想在暮春时节,穿好春服,和五六个少年,六七个孩子,到沂水河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最后一群人唱着歌,快快乐乐的回家,这样简单美好的生活啊(孔子赞同曾点的观点)。夫子一生的理想,也仅仅是能让天下人都过上这样没有互相攻伐,没有互相争战的大同生活。

那个时候陆通骂孔子迂腐,现在我们也骂孔孟迂腐。可是他们什么不懂,什么不明白呢?他们不被接纳,只不过是因为君主们追求的只是自己统治的稳固。而孔孟能给予他们的,只是约束自己,给百姓更多好处而已。

所以春秋哪有礼,哪有义?不过是强者强,弱者亡,到了战国时候,所剩的都是一些不那么弱的国家罢了。

至于《商君书》“愚民、贫民、弱民、辱民”的观点,我想就是再骂我是儒狗,我也不会收回。这一点在法家自己看来,也是认同的,因为这是《商君书》明确写着的,要想否认他愚民,辱民,就得否认《商君书》以及商鞅的法家思想。

《说民篇》:“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战,必兴至王。”

还是《说民篇》“以良民治,必钆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这不是弱民辱民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商鞅的二十级军功爵其目的是为了百姓。不是的,他的最终目的不过是让百姓感觉到自身的卑贱,而尊崇爵位。因为胆怯而害怕官员罢了,其操作的方式不过是让百姓意识到自己的穷,认识到自己的卑贱,所以赏赐他们的时候,他们更加用命罢了。

《弱民篇》说:“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让百姓感受到恐惧,而不畏死,让百姓弱下来,然后让国家强起来。如果百姓强了,国家就弱,谁家富了就把他变穷,谁家太穷就把他变富,这样来回折腾,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商鞅的核心思想。因此商鞅的核心思想是强国,而强国的手段是弱民罢了。

那位问了,既然《商君书》的核心思想是“愚民、贫民、弱民、辱民”,那必然得不到人们的支持才对,若是得不到人民的支持,那秦国又何以一统天下?秦国既然能一统天下,那你说商君的思想是‘愚民、贫民、弱民、辱民’岂不是无稽之谈?

所以说,客官您认为《商君书》是给老百姓看的?错了,《商君书》不是给你老百姓看的。他是给变法的谋臣看的,比如后来的李斯;是给帝王看的,比如秦国的那些君王。

至于老百姓,他只是看透了你的怯弱,然后紧紧的抓住了你的怯弱,看透了你的自卑,所以抓住你的自卑,看透你害怕什么,所以抓住你害怕的那个点,对症下药的给你灌上一碗鸡汤,打上一管鸡血,最后再拍拍你的头,去吧孩子,去杀人吧,你只要杀一个甲士,我就给你住的地方,再送你一个仆人。

就像搞传销的把你拉过去对你说:“你爸妈生病了你连给他看病的钱都没有,到时候你怎么办?”

就像开公司的天天在朋友圈分享:“严厉的公司,霸占了员工的休息时间,把一群人整的跟疯子一样,逼迫他们加班加点,强制他们完成任务,最后员工都买房买车了!成为家庭里的骄傲;人性化的公司,生怕员工受委屈了,朝九晚五上班制,从不加班,把一群员工供得跟大爷似的,最后一个个被行业淘汰!这个世界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最后搞传销的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努力努力,你是最棒的”;当员工的喊“好,很好,非常好,YES, YES,YES”。

所以在秦国的法下面,谁又是真正的国民百姓了?称国民那是在抬举你,不过是大秦治下的奴才,金字塔最底下的地基罢了。不过是因为“因为奴群中有这一点差别,所以使社会有平安和不安的差别,而在文学上,就分明的显现了麻醉的和战斗的的不同。”——这个引号里的话真的是鲁迅说的。

对啊,麻醉和战斗的不同,跪着和站着的不同。所以法家他高明吗?不,他并不高明。他只是把你放在对立的关系上去剥夺你,拿你身为人最基础的那点恐惧来绑架你,再调教你。最后你还得跟着叫他的好,去歌颂他,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你已经融入了。

想起几年前我养了一只山雀,一开始他看到我就怕,之后我手里拿着虫子在这边啧啧啧的嘬,过了两天它就乖乖飞到我的手上来了,再后来我只要一伸手,它就会飞过来。有一天我良心发现了,觉得它可怜,打开了窗子把它扔了出去,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它飞了一圈又乖乖的回来了。

我是为了它好吗?不是的,我买他是为了觉得好玩。法家是为了民吗?不是的;法家他为的是国,他定义的国是一家统万家,一家奴万家的国。

那这位说了:“人又不全是白痴,时间久了,谁还能不明白咋的。”所以呢,你以为“疲民”的思想是干啥的?不就是为了这个时候用的嘛。

《去强篇》说:“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富者贫,国强。”不这样折腾,百姓就会胡琢磨,胡琢磨就会出事。

这还罢了,可你看见没?“令贫者富”,贫富的选择权不在你,在尊贵的君主那里,他已经给你安排好了,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农战。《算地》说了: “国之所以求民者少,而民之所以避求者多,入使民壹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

所以,你以为你可以从商?可以干点别的?做梦吧,你只要敢做,那就是触法,自有法来办你,而且还有人监督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儒家是这样吗?《大学》一千七百多字教你意诚心正格物致知;《中庸》三千五百字教你君子慎独;《论语》除了教咱们普通人外,教君王的主要是怎么为政以德,怎么以礼治国;《孟子》三万多字,为政的思想说到底不过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罢了。

他们是多么大言不惭的胡说吗?可他们也都有详细的论述,详细的方略,只不过不被君主所接纳。君主不接纳,就体现不到老百姓身上,体现不到,百姓就只能在君主画的道里世俗化。

你以为不接纳就完了吗?可哪儿那么容易啊。

民为贵?你让我们干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