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书法家 梁巘草书苏轼书论手卷 浓淡枯润、一气呵成

梁巘(1710年——1788年后),字闻山、文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祖居亳州十九里镇,后居住在亳州城里夏候巷街(现夏候小学西跨院),殁后埋葬在十九里集南一里半杜庄村后。{曾祖父粱继宗;祖父梁尔禄,字天赐,国学生;父亲粱接孟,字介贤,候选经历,敕赠文林郎(文职、正七品);兄粱峰,字屏山、号六松,性孝友,善文章、工书法。梁巘长子俊业,早卒;次子伟业,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拔贡,官浙江於潜县知县。业师陈师古,字圣绪,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举人。门生有姚莲府、萧景云、王鲁庵、许春林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敕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由咸安宫教习转任湖北巴东县知县;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循理书院院长(山长)。其在书法上的成就远大于政治,他与乾隆年间五位(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重要书家齐名,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之一。


尺寸:画心30×305cm;

题识:张旭为常熟尉,有父老诉事,辄为判之,欣然持去;不数日,复有所诉,亦为判之。他日复来。张甚怒,以为好讼。叩头曰:非敢讼也,诚以少公笔势殊妙,欲家藏之耳。张惊问其详,则其父,盖天下工书者也。张由此尽得笔法之妙。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以剑器,容有是理。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亦云:见斗蛇而草书长。此殆谬矣。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今世称善草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耳。梁巘。

钤印:梁巘私印、松斋、景华书屋


此卷所述张旭学书故事,殊有意趣,可供学书者鉴也。梁氏字闻山,号松斋,皖之毫州人,乾隆廿七年举人,官巴东知县。擅书,学唐人李邕,与梁同书、梁国治有三梁之目,又与同书称南北梁。著有《评书贴》、《论书笔记》。此卷浓淡枯润、一气呵成,且能骨肉停匀,堪为梁氏佳品,识者珍之。

局部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