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流動”經濟,成都會展突圍

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第七屆中日韓工商峰會、第100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過去一年,866個重大會展活動在成都舉辦,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彼此交互。

第100屆糖酒會在成都舉辦

作為“流動”經濟,會展業正是成都佈局的重點。

3月17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主持召開研究成都會展業發展工作專題會,分析會展業現狀與問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2019年,成都會展業發展勢頭迅猛,產業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四,躋身於亞太十大會展城市。疫情之下,會展業更需搶抓機遇。

今年形成一批會展企業梯隊

2019年,成都共舉辦重大會展活動866個,同比增長25.7%;會展業實現總收入1332.6億元、增長22.0%;參展參會人數達1.16億人次,展會總面積達1246.9萬平方米。

會展業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大規模交互的產業,是典型的“1+N”產業。此次疫情客觀上阻斷了這些環節,給行業帶來衝擊,還影響到廣告、旅遊、商務、酒店等關聯產業。

2019成都國際車展現場

會上,市博覽局就成都市會展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彙報。截至目前,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近140個知名國際性展會延期或取消,全國44個城市602個會展活動延期或取消。

目前,全市取消或延期的會展活動超百個,受影響規模以上展會面積近30萬平方米,會展業收入增速較年初預期目標預計下降6個百分點左右,受到波及的關聯行業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延伸。

通過對疫情進行研判,今年成都將力爭舉辦重大會展活動920個,其中國際性展會220個,展會總面積超過1280萬平方米,會展業總收入1450億元;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展會項目達到13個,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標準國際會議達到15個;本土年收入過億元的會展龍頭企業達到8家,引進國內外知名會展企業總數達到12家,形成一批年收入超5000萬元的會展企業梯隊。

優先恢復一批標誌性展會

面對突發疫情,當務之急是充分認識其帶來的客觀影響衝擊,積極主動應對,建立與疫情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發展秩序,努力減少損失。

羅強說:“疫情之後,

產品供銷對接、技術交流對接、資本資源對接、商務合作對接等方面預期會出現爆發式增長,許多企業也有擴大參展面積、加大宣傳力度、搶佔停滯空白市場的需求,為會展業帶來階段性脈衝式恢復發展機會。”

針對下一步會展業恢復和發展,羅強提出幾點要求:

一要做好會展業復工前期準備工作

要指導會展場館、會展企業科學制定復展復會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保證隨時能夠開門復展復會。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確保疏導限流、錯時錯峰、體溫檢測、通風消殺等防控措施能夠落實到位。

二要做好企業幫扶精準施策

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用好市場化機制。加快研究會展各類關聯企業實際困難與問題,抓好中央、省、市企業復工復產幫扶政策的落地落實,針對場館提供企業、辦展企業、廣告裝飾配套企業、酒店服務企業、人才技術保障企業等關聯企業的不同特點,分門別類制定完善精準幫扶措施,同時做好政策宣講與解疑釋惑工作。

三要認真籌辦展會活動

優先恢復標誌性展會,高標準做好第102屆全國糖酒會、第二十一屆成都國際傢俱工業展覽會等展會活動的策劃籌備,將公共衛生安全、國內外媒體反映、網絡輿情等因素充分納入籌辦方案進行周密準備,保證成都國際會展之都的品牌質量。要積極統籌展會需求,合理排期,提高展館利用率,建立共享展館、人員等機制,降低辦展辦會門檻,盡最大努力確保受疫情影響的展會不取消不流失,穩住已爭取確定的項目。

四要積極開展招引會

要精準研判疫情過後新一輪會展業發展機遇,結合疫情後可能出現的新會展需求、新會展題材,吸引更多企業在蓉籌劃新的會展活動、打造新的會展品牌。要科學分析國內外會展業佈局走向,密切跟蹤國際性展會調整動態,特別是原定於在疫情高風險地區舉辦的規模性會展活動,積極爭取提前做好對接準備。

五要加快推進智慧會展

要堅持科技賦能,大力發展會展“新基建”,推動5G、8K、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科技手段在會展領域廣泛應用,支持智慧場館系統與天府市民雲平臺對接,促進智慧化場館建設提檔升級。

六要注意節儉低碳辦展會

要按照綠色低碳、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的方向籌辦展會。杜絕鋪張浪費,對一些論壇進行合併、縮小規模。展會和企業要更多利用可裝配式、可循環利用的布展設備設施。

副市長牛清報,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任遠參加會議。

蓉城政事記者 葉燕 曾那迦 攝影記者 赤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