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无用武之地,中国书法艺术前路将如何,篆刻家陈靖经典总结

现代书写工具的变革,特别是电脑的发达和普及,弄得书法家们丧失了“用武之地”。很多书法家高呼“书法只剩下展厅效应了”。对于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扬,陈靖认为书法艺术家们还要做好一些准备!

陈靖说中国当代书坛的多元格局,造就了书法发展的全新局面。书法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创作方向,因此也造就了丰富的流派和多样的风格。他对此一直抱有乐观态度。

陈靖书法作品

当前的书法展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艺术创作信息,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加速了书法创作的交流,这对当代的书法创作影响极大,书法展览也因此拥有了刺激创作、推动创作、启发创作的功用,成为了时代发展中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创作展示及评判方式之一。

陈靖书画作品

展览推动了当代书法创作的变化与发展,其款式的新颖多样,笔墨技巧的丰富多变,个性风格的争奇斗妍。我们不可盲目地厚古薄今,确有必要注意研究这一重大史实的深层意义与审美价值。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些人在应接不暇的展事面前,产生了一种“投机心理”,瞄准展览和评委的趣好进行创作,外在形式美的迅速扩张,掩盖了精神内核――技法和意蕴,导致一些作品的空洞与浅薄。

陈靖书法作品

当代并不缺少书法创作风气的炽热,问题是在“功力”二字上,对于大多数中青年书家来说,对传统的学习不是过剩,而是不足。一方面,亟待强调向传统的回归,这不仅仅是技法的学习,更包括书法史论、书法美学的研究与开拓;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也势必要催生着书法更新面貌的出现。

陈靖书法篆刻作品

这两个不同的指向,看似完全相悖,而内在却是统一的。因为缺失了对传统的回归,要想超越前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回归传统的目的不单单是索取,更多的是为了创造,只有创造才能前进。

陈靖书画作品

艺术贵在个性,如何充分发挥书家的独立个性去进行创作,寻得属于自我个性气质、审美理想的书路,最终成就一家之风,这一过程艰难而曲折,它需要睿智,需要胆气,需要丰厚的学养。需要卓有胆识的书家将自身的审美跳出流行风气的樊篱,不为全国各类大展的风格倾向所牵制,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判断,勇敢地探索。努力才有可能!

内容整编自:陈靖《陈靖:多元文化语境是一种“机遇”》《艺术品鉴》2019年11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