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 初中

當年的我並不能完全理解這句歇後語,我總結原因有二:

一是當時畢竟年齡太小,以及周圍的大環境普遍沒有現在這般物質和現實,所以沒有太多具體的表現出來。相對現在,當時思想還比較單純的百姓而言,使得自己內心並不覺得因為經濟條件的沒落,而導致比常人有任何的本質差別。

總覺得可能吃的,住的,用的,穿的等不比從前那樣奢侈,可是還是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這可能是緣於當時的我學習成績比較好。長相,身材,家教,性格等外在和內在原因,比較討身邊人們的喜歡,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13歲時的我,已經有著非常驚人的178身高。在當時乃至今天,這樣的孩子也並不多見。所以總體來說,低落的情緒一定是有,但不是那種完全喪失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狀態。

二是父母對我的教育還算比較苛刻和嚴格的。雖然在私立學校那種周圍都是攀比的不良風氣中生活學習了6年,但我還屬於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種。至始至終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少爺,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富二代。物質條件的優越並沒有讓我瞧不起周圍的人,從未有過自己因為家裡有錢就有凌駕於他人的優越感。

年紀不大的我,卻有著一種道家的思想。

對於物質生活的追求,精神生活才是我更向往的。比如我諸多的愛好而言,唱歌,繪畫,下棋,讀書等,都是偏向於文藝類的。可能這種興趣愛好是與生具來的。哪怕沒有父親的原因,以後也會朝這種方向發展下去。況且一個10幾歲的孩子,一般都對錢沒有具體的概念。玩,才是當時更適合自己的。

但慢慢的,從一些生活上的細節上,這些因為沒有錢作為基礎而導致的種種問題暴露了出來。

從開始母親帶我租房子,而不是買房子...從母親向我說了家裡沒有錢可以供我讀音樂院校...從以前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到現在做什麼你就得吃什麼...從以前的衣服,鞋,玩具等,無不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我的家確實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所謂家了。

我要做出改變,與其說是自己想改變,倒不如說是生活的艱辛強硬的附加在了一個孩子身上,迫使我做出改變。

物質生活的落差也還好,主要是心理上的落差。還好年幼的我還算比較懂事,比較能體會到母親的不易。加速了我對於自己心態以及情緒上的轉變,短短几個月後,我竟然鬼使神差的接受了現實。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孩子,以前的那種夢想,顯得那樣的遙遠與不切實際。我覺得我長大了...

開學的日子到了,我被母親送去了當地一所普通的公立初中。

小學那種學習成績、經濟條件等種種優越感蕩然無存。因為班級裡的同學一下從12個人變成了60幾個人。在12個人裡,你可能是王中王。但在60幾個人的新集體裡,你可能就是弟中弟。

原本唯一讓我覺得還有些驕傲的學習成績,也一下變成了班級裡考試20名左右的中等生。心理的巨大反差,讓我的性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開始不想寫作業,不想認真聽課,不想與新認識的老師和同學溝通,甚至想逃離這個世界,離家出走。

為什麼?究竟上天為什麼這樣對我?這些叛逆的想法最終在我的自控能力下一一放棄。不過性格上除了慢慢變得不善於溝通,膽小,懦弱,不思進取以外,甚至有些自閉起來。

此時的我在潛意識裡已經完全妥協於這個現實的社會,已經間接接受並承認了自己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

從開始對於父親的那種冤念,乃至可以說是痛恨,慢慢得釋然了...

因為當時的我有著一種與自己年齡不太相符的成熟思想。覺得父親的離開並不是他主動選擇的,而是被動的逃離,是無可奈何的。他如果提早就知道會有此等遭遇,當初就算會被打死也絕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至於婚姻,我不想妄加評論。我沒有資格評論我父母的婚姻。就像我前面提講過的,婚姻的雙方本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適合不適合。

半年後的我,隨著母親工作的原因,來到了B市繼續讀初中。

98年的我,已經有著比成年人還高的身材,身高達到了驚人的184。遺傳應該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可能就是我從小就不挑食,什麼都吃。不過卻有著一個和其他同齡人都有的通病,就是長得瘦。青春期的發育可以使你的個子幾年內突飛猛進,可是就是不長肉。

除了外型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外,性格上依然我行我素,倔強,叛逆。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都應該或多或少的沾染掉青春期那種不安份的躁動。從對愛情開始從懵懂,到慢慢的想接近,甚至想擁有愛情。

從小學時期那種把“玩”永遠放在第一位的不同,中學生可能更在意的美,在意自尊心,在意異性同學怎樣看待自己。更加看重自己在別人心理的形象。就算是也還貪玩兒,也玩得更高級了。

因為連續的轉學,導致了我的學習成績變得更差。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讓我從一開始就有種排斥感。我只想安穩的熬過這沉悶繁重又無趣的初中階段。心理想著讓我做什麼都可以,只要不讀書,哪怕讓我去建築工地上搬磚都可以。我不想跟老師和同學交流,也不想有任何的朋友。

母親的心理變化也足漸體現到對我學習和生活的關注上。

從小學那種嚴格管教到初中的不再過問,也許是因為她心理覺得婚姻破裂給我造成的傷害實在難以挽回。導致我的性格,習慣,學習,以及對物質生活的諸多方面都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總覺得始終處在一種深深的自責感之中。

母親是一個十分要強的女人,無論愛恨情仇,她很少常常掛在嘴邊。哪怕是親生兒子,她也絕對不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用嘴一字一句的說出來,基本都是靠我自己來體會,這種性格也讓我完完全全的繼承了下來。

大成年的我,很多看透的事情絕對不說透,都說看透不說透,還能做朋友。就算我不想跟你做朋友,也絕不會說出來。並不是自己的語言能力有多差,也不是掌握的詞彙量有多貧乏,只是在我看來,天生很能說的男人,會給別人造成一種油滑的感覺,讓別人覺得你不實在,會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與其做一個表面能說會道,讓人看起來好象挺聰明的人,不如做一個凡事都能看到透,但始終隱藏在心底,讓人覺得有些城府的男人。


母親找了份在養殖廠銷售的工作,薪資待遇都還算不錯,只是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母親為了讓我上學更方便吃飯,就在學校附近和其他同學合租了一間民房。房東是一對大概40多歲開小賣店的父親,不過這樣精明的父母卻有著一個傻忽忽的兒子。

母親基本一個星期到半個月左右回來一次,幫我收拾收拾屋子,洗洗衣服,並留下生活費和零用錢等。嘴上偶爾也會教導我要好好學習,說賺錢如何如何的不易等。但已經從小時候那種命令的口吻變成了商量的口氣。

母親變的更加理解我,可是我確不懂母親的良苦用心。為了不讓我在其他同學面前有那種經濟差距的失落感,母親都會盡量的多留給我一些生活費。基本半個月會給我300塊,到現在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90年代末的中國,工人的工資已經有了小幅度提升。一般城市的打工者每個月可以賺到4,5百塊。可是物價基本沒有隨著工資的提高而產生通貨膨脹。那些最接地氣的快餐,諸如炒麵,冷麵,混沌,盒飯,水餃等東北隨處可見的小吃,每份都是2塊錢。對於我們這種正處在身體發育時期飯量很大的初中生,基本上2份快餐也能吃得很飽。跟校長有著親屬關係的老胡頭在學校裡開的小賣店裡,一般的小食品也都在1塊錢以內。

無論什麼年代都讓我們這些男人著迷的電子遊戲機,1塊錢也可以買6個遊戲幣。西瓜1斤2毛錢,白菜1斤幾分錢,就算今天家裡沒有礦就吃不起的豬肉,當年也不過區區3塊錢每斤。所以母親給我的零用錢,讓我有著極大的購買力。此時對於學業已經毫無興趣的我,經常和同學一起逃課打遊戲機,玩賭幣機。

初三開學後,我竟然運氣超好的被分到了快班。(當時初中三年級會在全年級的期末考試總排名裡,選出一半成績好的學生分在幾個班級,我們統稱為快班。剩下另一半成績差的學生,基本就會分到那種任由你發展的慢班裡自生自滅。)對於這種忽然而來的幸運,我反而覺得是一種黴運。因為進了快班,就意味著不能逃課,不能打遊戲機,上課不能睡覺,每天放學要認真寫作業到晚上10點以後。這將是多麼痛苦的啊。

後來在我反覆的軟磨硬泡之下,母親竟然同意了跟主任溝通,把我調到慢班裡。這一點正是母親不同於常人的比較開明之處,對於一個學生而言,無論家長看管的再嚴,如果自己主觀上不想好好學習,都是毫無用處的。

來到慢班的我,又看到那一個個,一對對,一排排,一頭頭的熟悉身影。正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於這些天天逃課、貪玩、不思進取,在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問題少年,這裡才是我們最終的家啊。

極力控制著內心興奮情緒的我,努力讓自己笑的不那麼明顯。此時的我甚至有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豪邁之情。好象是一隻走丟了的小羊,又回到了滿是山羊的羊圈裡。在這之後的學習生活,基本就是混日子,有時甚至一個星期都不把書包揹回租住的家裡。老師已經基本默認了我們這些差學生的基本行為,只要不是太過分,任你上課睡覺,不寫作業,逃課等等等等,已經不會在有嚴厲的訓斥,頂多是走形式一般的說教而已。

在初中畢業的前息,我和跟我一樣“優秀”的同學們,開始迷戀上一種新的娛樂方式——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