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杂说——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

“淡水是适合远看的,尤其是在大屯山上看。觉得那真是银河的倒影,有点海市蜃楼。若是下了火车去看,探头之处,全是人间烟火。”这是简媜《水问》里的一段,读起来,确有几分淡淡的哲思在里面。


确实,我们常常用“不食人间烟火”来形容那些超脱的人。那些闲云野鹤般的高人,总让我们这些不得不为声名利禄而每日里熙熙攘攘的俗人,心向往之而又不无自惭形秽。

能看出人间烟火的美的人,确实不多。即使看得出来,往往也是被人精心包装过的“烟火气”。

这几年,有几部大火的国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等等,里面的美味让人垂涎欲滴,特别是《人生一串》里面烟火气十足,种种烧烤更是让人倍感亲切,而且貌似贴近生活,仿佛就在每个人的楼下、街角,转角就能遇到。


欣赏之余,仔细琢磨,也不禁感慨,人们喜欢烧烤,可能只喜欢美味入口的那一刻的感觉,可能只是喜欢与朋友把酒言欢时的那场欢笑,但不论是喜欢哪一点,也都是被封装好作为商品摆上桌时的感觉。但估计真的没人,尤其是普遍缺觉的年轻人会喜欢凌晨起床去菜市场采购食材的辛苦。也没有人,特别是视肌肤如生命的精致帅哥美女会喜欢呆在逼仄火热又烟熏火燎的操作间里挥汗如雨,如果不是真的被生活催促的话。

到底哪一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间烟火?是摆出来的麻辣鲜香的精致美食?是每日寒冷夜色中饥肠辘辘的饕餮食客?还是美食背后店家的辛苦劳动?抑或还有把美食送到你家的外卖小哥的行色匆忙?好难说清楚。

在纪录片里,人们往往最先看到,也最有感的是美食,有些美食可能并不罕见,只是自己却缺少体验,就不由得垂涎。然后现实一点的,可能顶多会考量一下钱包厚度和账户余额,看自己能否支付的起,如果没有,解解眼馋算了;感性一些的,会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在茫茫夜色中加班出来、满腹饥肠的食客,莫名的感受到一种夜深的萧瑟和街摊微黄灯光中透出的微微暖意,微醺;精明一些的,会想到老板虽辛苦,但一年赚来一套房,比自己这朝九晚五更强......


人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但人人看到的,可能都是这人间的烟火,而且还总带着不知是被烟火熏出、还是被真情触动来的泪光。可能真的需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感受到这中间的“点点星光”吧。

这种星光我不知道是不胜寒的寂寞的感觉,还是万物了然的畅快胸臆。但城市中高楼很多,住进高楼的人其实不多,如果只顾得俯视众生,而忘记自己也少不了那一日三餐,少不了那柴米油盐。不然,或许哪一天,这些高楼上的人可能就又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和口中的笑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