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把盏聊“筷子”(上)

数年前,边喝酒边拿着遥控板的我,有意无意的瞥了眼屏幕,只见一位架着副小眼镜儿、翕动着两片儿薄嘴唇儿、以“谁谁谁徒孙儿”自居的某名牌大学教授,正在那眉飞色舞、貌似“学识渊博”的白呼着《易经》。刚想换个频道看看《动物世界》,他的一句话竟让我又停顿了一下。记得他说的大意就是:易经不但包罗万象,而且还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举了二进制等几个例子后,可能是因为说激动了,竟然连我们平时吃饭用的筷子也被说成是《易经》的产物了……


这个缺了大德的“教授”啊,害得我不到“五十以学《易》”不说,还几乎是“韦编六绝”,也没找出筷子和《易经》有半毛钱关系来!


说筷子有历史、并且悠久,倒也名副其实,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文物中就已经有铜制的筷子了。这说明筷子到今天,至少也得用了3000多年了。除了历史悠久,其使用范围也很大,不仅我们,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都在用。筷子的种类,虽由竹、木、骨、瓷、象牙等不同的材料所制成,但普通大众所用,却仍以竹、木为多。


至于筷子的由来,就是说:谁最先发明、最先使用的筷子。谁呢?

历史上有位姜太公,这大家都知道。这老先生,除了爱钓鱼,别的方面用今天的话说,简直就是个“干嘛嘛不灵、吃嘛嘛香”的主儿。您爱钓鱼也行,如果每天都能带回一大木盆鱼来,老婆也没话说。可他呢?别人钓鱼用钩,他却用针。为了标榜自己的钓法正确,还弄出个“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的歪理来。日复一日,其结果自然要比《老人与海》里的古巴老人桑提亚哥要“倒霉”多了。尽管人家钓了84天、都一无所获,可到了第85天,毕竟还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鱼啊。咱这位姜太公呢?他就是再钓上个850天,也同样还是无获而归!天天去钓鱼,按照高英培“相声”里说的伙食标准,老婆还得天天给他烙糖饼。时间长了,搁谁也受不了呀!咋办?于是老婆不烙糖饼了,给他送来了红烧肉……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