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铁静电骨传导!你想要的全都有!聊聊UM耳机新品MEST

还记得2019年初我写了点东西,针对去年的耳机新品做了一些预判。其中一点提到,由于声扬提供的静电单元打包方案,2019年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静电+圈铁耳机新品,而售价也会越来越高。但前不久国产HIFI品牌UM推出的新品MEST着实出乎我的意料,其不仅采用了圈铁静电结合的方式,还额外植入了骨传导单元......如果说圈铁和静电是地三鲜,那么这条耳机就是东北乱炖,不,应该说是珠海乱炖!我错判了祖国经济发展形势,低估了国产耳机厂商实力,为自己的无知着实感到惭愧。


说回UM和UM MEST......,

其实发烧友们对UM并不陌生,几年前HIFIMAN双动圈定制耳机RE1000就是由UM代工的。其实这家位于珠海的工厂,在入耳式耳塞的设计和生产方面已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其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反响不错,但在国内一直比较低调。我个人印象里,UM是一家勇于创新的企业,虽然我个人接触的产品不多,但很多产品早有耳闻,当年的单边16单元旗舰MANSON V3,与HIFIMAN推出的双单元动圈定制耳塞RE1000,自己研发的ME1平板振膜耳塞,钛金属3D打印MAVEN 11, 以及前不久上市的UM MEST,这些耳机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无不体现出超前的设计理念。 UM MEST也是如此,它应该是全球首款静电+动圈+动铁+骨传导复合单元耳机。

UM MEST采用单边八单元设计,1动圈低频+2动铁中高频+2动铁高频+2静电超高频+1骨传导。 前面几种单元,基本上已经成为2019年高端复合单元耳机的标配,那么,为什么要加骨传导呢?骨传导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骨传导耳机的优势令其在运动场景和通讯用途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而UM MEST的骨传导与普通意义上的骨传导又有所区别,传统通讯用途的骨传导频响多在4-6K之间,主要是负责中频和中频下段的人声补偿,而UM MEST所采用的是压电骨传导单元,主要用于中高频人声和乐器的补偿和修饰。该单元通过多层压电陶瓷附着金属震动片,陶瓷薄膜随着电信号变化而驱动金属震动片弯曲,从而产生微震动发声。


该单元被植入在耳机腔体背板上,通过耳机腔体传达声音。其特点是,无单独出音孔,可通过耳机外壳的任意位置传递声音,抵抗高频噪声干扰,同时失真度极低。这么看来,定制耳机更有利于该单元特性的发挥。所以我直接选择了定制私模。

UM的定制服务也很便捷,客户可以邮寄耳印;已有定制耳机的发烧友,也可直接邮寄耳机,UM公司做一下扫描即可获得耳印数据。我的这条UM MEST, 整个定制过程耗时2周不到。比起个别德国定制耳机品牌来说,在时间上要快很多。

构造刚才说过:UM MEST采用单边八单元设计,

1动圈低频+2动铁中高频+2动铁高频+2静电超高频+1骨传导

由于是定制产品,外观就不在此做过多描述了。耳机采用光敏树脂外壳,重量上控制的比较出色,佩戴贴合度良好。

MEST采用0.78 2pin插针,可换线设计。耳机插针采用防水设计。标配8芯铜银混编线材。我选了2.5MM插头,通过配合3.5MM和4.4MM转接,可适应不同播放器的搭配需求。

除此之外,耳机还标配一个UM定制的DIGNIS耳机包,做工非常精致。


声音

我在展会上陆陆续续听过几款静电单元混合耳机,比如TFZ,老人家,NFAudio等,这些耳机大多带给人透彻华丽的高频感受,低频表现也很出色,只是对于前端的要求较高,需要控制力出色的播放器,在去年年初试听TFZ时,对于播放器的推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而UM MEST则采用低阻高敏设计,虽然有静电单元加入,耳机阻抗却仅有14Ω,灵敏度118DB,频响达到20~55kHz。从参数上看,是比较容易驱动的。我个人搭配SP2000, KANN CUBE, 飞傲M15等播放器作为日常使用,实际体验下来也是如此,拿SP2000来说,音量开启到35-45档位即可(满档150)。

不论搭配哪台播放器,UM MEST都能展现出明朗的线条和出色的解析力,低频扎实有力,高频清晰透彻且能呈现出些许空气感,这正是这条耳机的迷人之处,这样的音色表现也使得该耳机有别于其他UM产品。这里主要聊一下与SP2000的搭配。

拿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来说,UM MEST搭配SP2000能够体现出自然而密实的乐器质感,低音中厚饱满,不乏深沉,中低频能够呈现给大家出色的密度和厚度。奔放处,声音听起来扎实而鲜活有力。官方虽然没有刻意宣传低频所采用的低频动圈单元类型,但这条耳机的低频具备极强的临场感和乐感表现。当然,SP2000对于这种低频的表现应该是有所收敛的,这套搭配对于低频的量感和松润程度拿捏的十分得当,即便是用来听大贝司这类乐器,其乐器的混响也被表现的恰到好处,在我看来这套搭配或者说这条耳机更胜在细节的刻画与传达。同时,这套搭配呈现出极棒的清晰度和速度感,用来听一些摇滚和快节奏电音,利落有力,没有拖拉的感觉。

人声与我最近经常聆听的几款圈铁耳机相比,亮度和细节上有所提高。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声的风格,如果只论人声,MEST并非属于温润耐听的路数,而是在此基础上更为鲜活润泽。拿伶歌里的《声声慢》和莫文蔚的《飞》来说,虽然两位歌手声线有明显的区别,但能够很明显的判断出这条耳机所呈现出的上述人声特色。瞬态棒,亮度高,有凝聚力又体现出良好的密度和恰当的厚度,基于这样优良的素质,让人声在自然的基础上呈现出更多音乐活力。不论用来听女声还是男声,这条耳机都能够胜任。当然,我不太建议用来听《BEATLES 1》这张专辑,因为录制的关系,回放时设备展现出的细节越多,槽点就越多,而亮度和瞬态也会毁了这些音乐,《BEATLES 1》这张专辑真的适合用亮度不要太高细节不要太凌厉的搭配来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UM MEST表现大部分年代久远的音乐还是非常出色的。可以试试伶歌那类试音碟,亦或其他的流行、民谣、人声,这套搭配对于人声的表达还是蛮有活力的。古典吉他,提琴这些乐器的细节和密度表现非常出色,“松香味儿”十足。

邓丽君《芳草无情》前奏中的小提琴一下就能迷倒你,透亮提神的高音背后有纤细的层次作为支撑,配合良好的密度和适中的厚度,让小提琴的声音脱胎于洪亮,宛若女高音一样,更为华丽鲜活。静电单元的使用无疑让高频更为透彻,但如何将“傻亮”牵制住,提高声音的润泽度和纤细程度,还是需要花些心思的。通常来说,6~16K这个频段的音色如果过于明亮,齿音就会随之而来,而MEST的齿音和毛刺控制的非常好,我陆陆续续听了不少音乐,几乎找不到过于刺激的齿音。钢琴的高音区清晰明亮,给出的细节很多,泛音很薄,控制力不错。我个人猜测,骨传导单元可能在中高频的润色上起了一部分作用。

声场规整,没有刻意渲染的宽阔,用来聆听一些室内乐或人声,带给人逼真的临场感。能够将音乐表现的有活力,却又将火候控制的很到位。高频亮而不傻,低频猛而不轰,中频密实不闷,可以说UM MEST在声音方面着实有点意思。搭配2.5MM平衡输出,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分离度,不同乐器之间的细节能够得到清晰明朗的呈现,但声音又没有割裂感,也不存在明显的衔接问题,完整度很高。

动圈、动铁、静电、骨传导......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融合时,我满脑袋光诞怪离,首先我搞不清楚这样的组合意义何在?但当真正听到这条耳机时,便一下子明白了这样的组合意义何在!骨传导的加入巧妙地中和了静电单元带来了部分刺激,润色了人声和高频乐器,让声音更有质感。这些不同单元之间的巧妙分工和融合,又让MEST在声音方面与UM其他产品有所不同,鲜活,密实,细节丰富,各位不妨找个控制力好些的前端听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