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琦:关于“以画说话”的ABC

行中有“以画说话”之言,实为至理,但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作品就是你做出的“物”,好坏不用多说看“物”便知;第二,是说画以载道,画以抒怀,画是无言诗,画就是你说出来的话。

东坡行吟图 黄文琦

A、既然“以画说话”,就不能老是重复说老话。

可以说,多数画画的,还是把画一幅画当作一件物品去做,充其量是去做一件工艺品,打磨抛光,甚是仔细。还有的就是几十年固守着一种题材一种面貌,似乎要把某类人或某类物,画到空前绝后无以伦比,这种锲而不舍不断重复的心理能量和定力,是可敬但又是很可怜的。这不由使人想起某个唱歌的,虽然登台必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而且一唱就是几十年,但他就歌坛第一空前绝后了吗?我看未必吧,换作其他人唱,也许有的比他唱得更有味。所以重复不一定就能出好东西,再说就算万一给你打磨成了经典,但想到那靠它成名的歌者,是不是有点让人恶心?画画虽然是谋生的一门技艺,但也是创造精神产品的一类艺术,所以“以画说话”就有了高要求,既然是说话,是载道,就总不能几十年或一辈都说那几句老旧话,载那一点道吧?更何况成了经典也不能一句顶一万句,而且还有长江后浪推前浪呢!一味重复,没有创新,画就会变得了无生趣,人也如是。

清凉图 黄文琦

B、既然是“以画说话”,就要尽可能讲多种“方言”,以适合不同层面的需求场。

只要你以画为生,你就不得安生,好的状态是让你辛苦并快乐着。一年到头,或官方的或学术机构的再或民间团体的各种展览,都可能向你约稿征稿;还有收藏人士、画行画商,甚至亲朋好友或者乡党应酬,都会向你订画索画,那一刻消停过?而且不同层面的需要各有标准和要求,你若不能驾驭多几种题材和多几种笔墨程式,没有掌握多种“方言”,你作品的受众面或者说“市场”就小了,载道传道也就少了。就算你是个某个官方美术机构的要员,人家碍于面子要了你的作品,但你作品讲的不是适合需要的“方言”,自然也就亲切不起来。可以说,能驾驭多种题材,能画出多种语境作品的画家,文化学识和手头工夫的积累都是相对充实的,并在不同层面的“市场”和不同类型的领域里摸爬滚打,弄得一身才华方招人喜爱的,这类画家面对需求,可应对自如,赢得了自由和尊严。

再是面对要你供奉作品的场,要在内心有足够的尊重,特别是当你有了一些名气,更不能以名欺人去砸了人家场子。因为我看过很多主题性展览,不少名家的作品语境并不符合这个展览的主题;也看到过不少原本高雅的场所,挂上个别名家的作品后反而不高雅了,不管是因为有名就任性,还是他确没有能力拿出符合这个“场”的作品,总之,就是没有尊重和善待需求的一方,拿出的作品往往起到砸场子的坏作用。

当然,不管什么样的场,作品的表达还是要尊从內心的认知和情怀,最近在网上走红的张文宏医生,为什么网民们都喜爱他?就是因为他的表达非常符合当今社会这个特殊的“场”,才引起强烈的共鸣和推崇。张医生说:“你读书多了,你被人欺负惯了,你就知道欺负人的嘴脸是怎么样的,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纪小的、权力没你大的人。”那我们画画的人,又有几个不曾被人或被生话欺负过?如今就算有了点成就和名声,是否也要善待社会需要于你的方方面面呢?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名气够大了,他所有作品的成功,都在于他很尊重作品所在地的场,他设计的建筑最大限度地与环境的当下形态和未来发展相得益彰,所以他赢得了时间的检验和人们的尊重。

圆明园劫难 黄文琦

C、既然“以画说话”,就万万不能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最近因为疫情,画“抗疫”作品己成美术界大跃进之景观,张晓凌先生写了一篇很有份量的评论《抗疫美术创作的罪与罚》,他一针见血指出:因为当今的画家群体,大多数人学识与技巧都储备不足,对重大题材创作的规律更是一无所知。他说在强迫自己品读这些抗疫作品的过程,相当于精神自虐,因为基本一个套路,跟风模仿,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抄照片画新闻呼口号的层面上。

我也深有同感,曾发打油调侃道:

如今画坛跟风盛,连篇累牍钟南山。画得崇高遭戏谑,画得英雄苦不堪。

就抗疫创作而言,要“以画说话”,怎样才不至于拾人牙慧,去另辟蹊径发出新声?

张晓凌先生指出,抗疫创作,必须把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与死、良知、生命、亲情、爱情、悲悯、善恶、恐惧与无奈等等,当作关切的焦点与创作主题,使创品能成为扎在民族心灵上的一根尖刺,稍有异动,就会痛彻心扉。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去认识和解读张先生提出的焦点问题及其价值?作品要达到张先生寄予的期望,我敢肯定,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胜任的能力。所以,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画家实在没那么容易,有些技法蹩足尚未闻“道”的画画人,就敢经常大言不惭,开口必称“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或“画家”,不是无知,就是无耻!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以画说话。(2020.3.13于海口)

黄文琦作品欣赏:

南行小记 黄文琦

粉脂年华 黄文琦

饲鹤图 黄文琦

听琴图 黄文琦

游山图 黄文琦

忽闻妙音 黄文琦

渔归图 黄文琦

心中有菩提,步步有莲花 黄文琦

品鉴图 黄文琦

秋韵 黄文琦

七夕花儿红 黄文琦

相逢又是老话题 黄文琦

清静去处 黄文琦

心清闻妙香 黄文琦

野鹤无凡质,寒松有本心 黄文琦

鬼谷春秋图 黄文琦

有鱼图 黄文琦


高士行 黄文琦

一醉方休 黄文琦

一曲狂歌道世情 黄文琦

长恨春归无觅处,知转入此中来 黄文琦

山行天地气,水映日月光 黄文琦

速写 黄文琦

速写 黄文琦

速写 黄文琦

速写 黄文琦

速写 黄文琦

黄文琦,1956年生,广东揭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海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海南省人物画学会会长。

曾于部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二十余年,1997年转业先后任海口市画院和海南省书画院副院长,2006年起师从刘大为、任惠中从事水墨人物画课题研究至今。有主要作品先后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十余次,获优秀奖四次。天津美术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上海美术出版社、南方出版社等出版有画集若干。曾应邀为炎黄艺术馆、全国记协、北京市及海南省完成多幅重大历史题材巨幅创作。

多读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