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走进恽寿平的没骨画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

1688年作,秋水芙蓉

恽寿平早年学画山水,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他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没骨画法源于宋元,即不用勾勒,多以晕染造型写意。初时多为水墨,后来墨色并用,到恽寿平则是以色为主了。恽氏用色,堪称一绝,重而不俗,艳而不妖,淡则不觉寡淡,轻则不显轻薄,配搭协调,恰到好处。

1688年作,秋水芙蓉

恽寿平的花卉,多为没骨画法,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设色明丽高洁,形神兼备,天趣盎然;用笔清劲秀逸而不见笔墨痕迹,醇厚而不板滞,鲜丽而不轻浮,形象真实而绰约多姿,来自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真正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色、光、态、韵俱佳的艺术境界。

春风图

恽寿平山水取黄公望笔法,于荒率中见秀润,他32岁所画的《灵岩山图卷》,尖毫勾皴,浓墨点树、高旷清淡,中期山水,浸润宋元诸家,吸取王蒙等人的长处,40岁左右作品最为精彩,例如43岁的《山水花鸟册》,技法灵活多变,此时恽寿平的艺术已日趋成熟,他运笔飘逸潇洒,达到了“维能极似,乃称与花传神”的形神皆备境界,反映出他成熟后的风格的高超技艺,晚年的花卉比较苍劲放逸,但又不失规矩和秀润之美。57岁的《牡丹扇面》为去世前一年所作,笔墨简率苍劲。近似陈淳,具有更多文人画的墨戏意趣。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他同时也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溶铸。

秋海棠


五色芍药图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