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讲茶的历史-5明朝篇

苍台绿树野人家,

手卷炉薰意自在。

莫道客来无供设,

一杯阳羡雨前茶。

这首诗充分的反映了,茶,这个土生土长的产品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了!我为之骄傲!

明代的制茶工艺和饮茶方式发

生了深刻的变革,使我国的茶文化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千古品茗之风 ----朱权,一个失意王爷,他对于明代茶的变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为了不被他四哥永乐大帝猜忌,隐匿起来,专研茶道,写了一本《茶谱》,茶谱中详细讲解了茶道仪式:先由一名侍童摆设香案,安置茶炉。再由另一侍童取出茶具,汲取清泉,碾碎茶末,烧沸泉水。当水烧沸,冒出蟹眼一样的气泡时便注入大茶瓯中点茶。待茶叶泡好后,分置于茶盏之中。此时主人起身,向客人举盏献茶,然后各自品茗,饮茗完毕,开始唠嗑~

书中提出不将茶叶压成茶饼,也不加香料,以此来保存茶的本香,这使叶茶成为主流,茶的饮法也由烹煮发展为冲泡,并由后世继承,延续至今。

洪武24年,朱元璋废除团茶,该贡茶为散茶,为了喝到茶叶的本味,大家开始用开水冲泡茶叶,品茗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明代一些文士如文征明、唐寅、徐渭皆是一时怀才不遇的大文人,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都嗜茶,因此他们有能力开创了明代"文士茶"的新局面。明代一些文士如文征明、唐寅、徐渭皆是一时怀才不遇的大文人,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都嗜茶,因此他们有能力开创了明代"文士茶"的新局面,他们都有不少佳作传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与前人相比,他们更加强调了品茶时的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审美情趣的营造,这在他们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郑和于公元1405-1433年曾奉使七次远涉重洋,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等地,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每次都带有茶叶。

谢谢阅读

买棒棒糖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