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菩萨?罗汉?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汉明帝时期(约在公元纪67年左右)传入中国,是对中国人民影响深刻的宗教信仰。

佛教到底讲什么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传说也是迷信,以为求神拜佛可以消灾解难、遇难成祥。其实,简单来讲,佛教就是教人修心养性的法门。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佛教创始人)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心灵上的超脱。

佛教强调的是自我修行,而自我修行的成就程度、境界,佛教语称为“果位”。也就是类似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之类的次第职称称号。佛教根据众生修行得道的境界,分为三种果位,即“佛”、“菩萨”、“罗汉”。


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意思是“觉者”、“大智慧者”。它有三重含义:自己具备无上大智慧、教导他人具备无上大智慧、智慧和德行圆满。只有三者皆备,才能被称为佛。也就是说,佛不仅自己觉悟,而且要帮助他人觉悟,最终达到断尽无明、觉行圆满的境界。小乘佛教讲的“佛”,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多得象恒河沙子,不可计算。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的意思是觉悟、智慧,“萨埵”的意思是众生、有情。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菩萨是佛的弟子,以佛所说真理和觉悟,去启发和引导世间有情众生,使众生摆脱烦恼,得到彻底的觉悟,渡过生死轮回的此岸,达到涅槃寂静的彼岸世界,这样的人被称为“菩萨”。菩萨的境界是自觉、觉他,跟佛相比缺了觉行圆满这一条。菩萨最重要的特点是普度众生、利益众生,他们就居住在我们这个世界,救度世俗世界中无量无边的众生。比如观音菩萨号称是“寻声救苦”,佛经中说,如果你遇到危难,只要诚心念诵观音菩萨的圣号,观音菩萨就会拯救你。也就是说,跟佛相比,菩萨更有亲和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所以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不是佛,而是观音菩萨。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对大乘僧侣或居士,有时也可以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作菩萨。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罗汉是小乘佛教的圣人,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小乘佛教专修解脱道,不求成佛,但求入于涅槃。达到罗汉这一果位,已经消除了一切烦恼,永远进入涅槃,免受生死轮回之苦,所以经常称罗汉为自了汉。但到了大乘佛教,就不再以自身涅槃解脱为限,而是应以度脱众生为己任,那就上升为菩萨道。所以,“罗汉”是指“自觉”者,在修行境界上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果位。

所以,修行佛教,其成就境界次序为:众生---罗汉---菩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