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李蘭娟

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爆發,國人都陷入恐慌之中,但我們既有84歲高齡的鐘南山衝鋒陷陣,也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丈夫——李蘭娟。


李蘭娟是誰?她是提出武漢封城的第一人,是17年前創造“非典奇蹟”的戰士。


她也是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


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擁有眾多頭銜的李蘭娟出生於1947年9月13日,今年已經73歲了,本已是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紀。


可是她依然主動請纓帶隊支援武漢,並且為了工作每天只睡3個小時。


這樣的狀態很多年輕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70多歲的老人,也難怪李蘭娟院士的兒子在接受採訪時數度哽咽,希望母親平安。



兒子鄭傑說:“從1月18日開始,她沒有一天不是2點之後睡的。”


自始至終,李蘭娟都是那個南征北戰、攻城略地的戰士。


因為久經沙場,故而毫不退縮。


01

李蘭娟少時家貧,幾近輟學,靠著助學金讀完了高中。


她說:“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謝很多人。”


高中畢業後,李蘭娟回到老家紹興夏履橋村教書。為了能為鄉親們做點好事,在回鄉前她便聯繫浙江省中醫院學起了針灸,為鄉親治療腰背疼痛。



短短几個月,她將整本經絡書背得滾瓜爛熟。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醫學,在這之前,我對醫療知識完全是個門外漢。”李蘭娟說。


三個月後,村民推選她來做“赤腳醫生”。


她說:“我當時真的很矛盾。代課老師每個月的工資是24元,相當於每天能有8毛錢,而‘赤腳醫生’每天只有5個工分,相當於1毛錢。收入相差甚遠,家裡日子又捉襟見肘。


但對醫學的摯愛,讓我無怨無悔地選擇當‘赤腳醫生’。”


全村400多戶人家,家家戶戶都認識李蘭娟。


當時村裡有句話,說李蘭娟是“進門狗不叫”。意思是,她與村民已經熟悉到連各家的狗都認識了。


最近,有記者採訪了與李蘭娟相熟的一位村長。


他說:“前兩天她還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人瘦了,有點憔悴但更堅定,我們全村的人都牽掛著她。”


村裡的小學生說:“我長大了也一定要做一個像李奶奶這樣的人,困難面前衝上前,絕不後退!”孩子的語氣頗為果斷。



時移世易,但李蘭娟對自己的要求依舊是:“對病人極端地負責任。”


這些年,她頭頂很多頭銜,院士、官員、教授……但是她從來沒有間斷過臨床門診。


即使是在今年除夕當日,輾轉京杭兩地探討疫情,她依舊在第二天早上8點準時上班問診。


她說:“我就想當一個好醫生。”


兒子鄭傑說:“她一直都沒有拋棄自己醫生的身份。”


02

17年前,非典肆虐,中國因此受到世界衛生組織“黃牌警告”。


2003年4月19日,時至今日,李蘭娟仍然能清晰地回憶起這個日期。


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她接到電話:杭州市一醫院有3位疑似非典病人。



當晚22點,3人全部確診。


凌晨,杭州市召開緊急會議。作為一名傳染病學的醫生,高度的職業敏感讓李蘭娟火速下達三道指令:


2.調查並找到所有與患者有過接觸的人並予以隔離;

3.研究人員連夜採樣,對SARS進行深入的細菌分析和研究。


因此,其中一位患者所居住的杭州“在水一方”公寓,一幢樓76戶,201人被整幢隔離,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大範圍隔離區。


與之相關的1000多名接觸者也全部被找到並隔離。


當一切事畢,杭州的天才剛剛亮,距離3人被確診僅僅過去幾小時,一切都發生在一夜之間。



然而,即使是在今天,民眾傳染病防控意識仍然有待加強。


何況是17年前,李蘭娟大刀闊斧的三道指令一度舉步維艱,諸多非議紛至沓來。


但是,她頂住壓力,層層上報。


那一夜,李蘭娟的電話鈴叫醒了整個浙江。


天亮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浙江率先健全了省市縣三級疫情監測網絡。


據統計,當年浙江省累計對11萬餘名有接觸史的人員實行了隔離觀察,衛生部門參與疫點、留驗點及車站、碼頭、機場等疫情監控的人員達到5萬人次以上。



事後證明,一切事在必行、行之有效。


直到2003年7月,疫情基本結束,浙江省的確診病例仍然只有3人。


並且,由於在救治過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3人均未出現股骨頭壞死等嚴重後遺症。


李蘭娟的一系列舉措,為浙江創造了“零嚴重後遺症”、無醫務人員感染、無二代感染的“非典奇蹟”。


另外,在確診病例後的48小時內,她親率攻關小組研製出相關診斷試劑,緩解了全國疫情的蔓延。


17年前的那個春天,56歲的李蘭娟像一隻拉滿的弓,錚錚作響、箭無虛發。


03

此去武漢,李蘭娟的目標是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站在死亡人數的關口,古稀之年,目光如炬。


國士出征,不念歸期,她說:


“這一次,我來當一個醫生。”


“國家需要我待多久,我就會待多久。”


“這場戰役不成功,我們就不撤兵!”


“我相信一定能把這場戰役打勝!”



2月4日,就在她抵達武漢的第三天,即發佈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這無疑,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好消息!


但是,第二天就有媒體發文《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矛頭直指李蘭娟從中牟利。



對此,2月6日李蘭娟說:“我沒有時間對付這些謠言!”


這是她在近日唯一一次公開發聲,語氣中透著匆忙,高負荷的工作早已讓這個老人心力交瘁。


事實上,李蘭娟兒子鄭傑的公司,並不是藥物生產公司,主要業務範疇是醫學信息。



常言道,莫讓英雄流血又流淚,而李蘭娟連流淚的時間都沒有留給自己。


同行的樹蘭醫院副院長湯靈玲告訴媒體:“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時。”


而當記者向李蘭娟本人詢問身體是否吃得消時,她卻連連否認:“只是剛來的時候睡眠比較少一點,現在……”


未待她說完,身後的醫生便上前打斷:“現在每天凌晨1點多,李老師還會和我們討論病情。”


與說起自己時的閃爍其詞不同,對病人的狀況她總是侃侃而談。


截至2月11日,她的救治模式已初顯成效,已經連續搶救了八位重症、危重症患者,其中一位已轉出ICU病房,還有一位也將在當日轉出。


一線醫護人員會在防護服上寫名字區分彼此,而李蘭娟除了胸前名字,還寫著“武漢加油”。



這不只是一句口號,這四個字壓在她的身上,重若千鈞。

2月20日,73歲的李蘭娟上午8點30分準點抵達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進入重症監護室(ICU),探視8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


記者跟隨李蘭娟拍攝全程,隨後拍了一張她卸下口罩,護目鏡的照片,李蘭娟臉上的壓痕清晰可見。


和藹的她依舊露出笑容,讓人頓時心疼這位73歲的老奶奶。



正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所說:“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


一個73歲的老人,為了與病毒賽跑,披肝瀝膽,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將14億國人擋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