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积木小屋》:温馨的回忆下,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警醒

《回忆积木小屋》是由日本动画公司Robot Communications公司出品,加藤久仁生执导的一部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小屋》也是加藤久仁生先生继 《旅人日记》后的新作,在2009年,该片虽然只有短短十二分钟,但由于

多元化的情感表达手法,独特的法式画面氛围,深厚的主题意蕴,荣获第81届奥斯卡电影奖最佳动画短片法国Annecy动画节短片奖,从此也让加藤久仁生和他的动画工作室Robot名声大噪。

影片讲述了一位独居老人住在海上的积木小屋中,但是海平面越升越高,他的小木屋也不得越不建越高,在将东西运往上层屋子时,他心爱的烟斗不慎落入海中,为了找回心爱的烟斗,他决心潜下已被海平面覆盖的旧屋之中,从此记忆的闸门被打开。

这部短片通过倒叙的方式,将温馨的回忆穿插于悲凉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了独居老人孤寂凄凉的晚年生活,但是导演在表现这一悲凉心境,给予主人公人文关怀时,也彰显了主人公的豁达乐观面对现实的积极精神,同时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也是导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的讽刺和抨击。

01整体上呈现出泛黄的手绘色彩,以及多种镜头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营造出老人晚年生活的悲凉氛围

由于艺术类动画短片几乎没有任何对白,如何将影片的内容呈现以及情感表达,通俗易懂地传递给观众,也就是需要导演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这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在《回忆积木小屋》中,导演运用手绘的方式进行画面表现,也是按照最佳的画面精细度来进行分镜头的绘制,这种自然手绘的肌理效果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直击心灵,多次全景和远景镜头的运用恰到好处,以及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辅助,既推进了故事的情节,又表现了导演想传递的情感内核

第一,多种色彩的交替运用

每种颜色都有它固定的属性,色彩在一部动画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视觉效果,也为艺术类动画短片的情感表达提供了一定的渲染基础

强化主体:短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身着红色上衣绿色裤子的肥胖老头,在整体都是暗棕色的画面背景下,小面积的

红绿色显得格外突出,导演这一色彩的选用起到了强化主体的作用。

对比反衬:短片中对于处于现实生活的画面中主要采用陈旧泛黄的色彩,这也符合独居老人晚年生活的百无聊赖与寂寞冷清,给人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在老人打开记忆闸门后,对于回忆中的种种温馨画面之时,导演用了明亮的浅黄色给人以暖心的感觉从浅黄色到暗棕色,也正是岁月雕刻的杰作。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是年少与年老的对比,是上升的海平面与下沉的记忆对比,是过去的温馨与现实的孤独的对比,也更加表现出岁月变迁,老来孤独的悲凉心境。

烘托:在《回忆积木小屋》中,根据场景不同可分为水上场景和水下场景,水上场景主要用棕黄色调,水下场景主要用蓝绿色调,两种色调的对比,

水下场景的冷色调除了表现出客观环境给人以真实感之外,还给人以平稳安静的感觉,昔日热闹的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终将褪去,只留下岁月的安静,清冷的色调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平静

第二,多重蒙太奇手法的辅助

蒙太奇手法一般在电影运用较多,但是许多动画片中也有运用。利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一个个孤立的镜头、组接,使得镜头内容间的连接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艺术审美。《回忆积木小屋》中就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蒙太奇手法:

①颠倒式蒙太奇

颠倒式蒙太奇属于叙述蒙太奇之一。电影中经常根据剧情需要,也为了避免平铺直叙的单调,从而打破时间上的发展顺序,采用人物的回忆,造成叙述的跌宕。

《回忆积木小屋》中,先是对主人公胖老头的

现实生活进行呈现,然后因为寻找心爱的烟斗,不得不潜入海水下面,从此记忆的闸门被打开,对过去的种种开始了回忆,随着越潜越深,他的记忆也越来越向前,从老伴的离去--喜得孙女--女儿结婚--女儿小时候--老头年轻时候,再又浮出水面,又回到现实生活。

颠倒式蒙太奇的运用,使得短片的叙事更加自然又不显单调,也为观众呈现出主人公的一生,彷佛是所有人的缩影,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②隐喻式蒙太奇

隐喻式蒙太奇是领会导演想传达的思想之关键所在,常常是含蓄地通过镜头表达出来,以引起观众联想。

著名蒙太奇大师爱森斯坦曾说:隐喻蒙太奇就是把创作者要表达的寓意或感情植入到影片中的某个镜头或场景中,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达到创作者的表现意图。

海水:短片中胖老头的小屋就生活在一片汪洋之中,海平面不断上涨,老人的积木小屋越筑越高,记忆也越来越深,海水可以说是贯穿整个短片,海水不单只是环境的呈现,也暗含着导演对环境恶化的讽刺和痛心。

积木小屋:积木小屋不只是现实生活的小屋,更是一座回忆的小屋,老人的房子就像堆积木一样越搭高,可是生活却越来越孤单,积木小屋就像是人类的精神孤岛

酒杯:短片最后胖老头给捡回的酒杯斟上了红酒,用自己斟上红酒的酒杯与之碰杯,表达出老人接受现实,不想被记忆束缚,和过去释怀的心理。

③复现式蒙太奇

复现式蒙太奇就像文学中重复的表现手法,通过在镜头中多次重复某些场景或者物件,让观众印象深刻,也起到了强化主体、深化主题的目的。

短片中老人经常一个人独自坐在家中得场景多次重复,以往的照片、心爱的烟斗、酒杯等物件多次出现,表现出老人被温馨回忆所束缚的无法释怀,也反衬出独居生活的孤独凄凉。

第三,多种类型的分镜头构图

这部短片和加藤久仁生以往的风格差不多,但是与日本动画整体特点相差比较大,让人第一眼看不上去不像是日本动画,整体风格上也比较安静平稳,同时也很孤独。《回忆积木小屋》也是如此,

整个短片的美学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带有悲剧色彩和警醒作用

短片多采用全景、远景镜头,手绘素描的分镜头制作,相当精细与真实。在《回忆积木小屋》中,开场对于老人屋内的生活进行了全景的描绘,呈现出主人公真实生活的客观环境,然后又对整个将小屋置身于整个汪洋大海中,呈现出小屋外部的环境,表达出老人生活状态的孤独,犹如海洋上的一座孤岛

02 摒弃有声语言的直白,独特的背景音乐与音响营造了诗意的意境,烘托出主人公的悲凉心境

艺术类动画短片大多不采用有声语言,也显得十分没有必要。而是通过加入符合画面的背景音乐,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烘托环境氛围、产生情感张力的作用,同时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影和音响片也更加耐人寻味。

《回忆积木小屋》的背景音乐是影片一大亮点,法式的风格配上近藤研二的配乐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之感,影片没有任何有声语言,只是通过人物细微的叹息,以及自然环境的声音来

调动观众的情绪。影片的声音主要是外界环境声音和背景配乐:

外界环境声音:影片开头老人早上醒后下床,去穿鞋,这里的水声显示海水已经漫进屋子里,他的小屋即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这里采用独特的音响声模拟水声,达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观众明白影片的剧情。以及画面中的海鸥声、轮船声、电视节目声音、红酒入杯声音等都是为了呈现老人独居生活状态的孤独感与真实感,以声衬静,更显凄凉。

背景音乐:在老人往上又搭建屋子时,这里响起了一段悠扬婉转的钢琴声,老人无论风雨多么猛烈,都在继续建造他的小屋,此时的钢琴声让老人显得不那么凄凉,反而凸显出他的执着与坚持,这一情节的音乐让整个画面显得不那么无聊与单调,强化了主人公的执着精神,也可见导演对微妙情感的把握相当准确。

03 上升的海平面,下沉的记忆,是现实与回忆的碰撞,是人与自然的碰撞,迸发出影片的主题意蕴

加藤久仁生导演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导演,他不太追逐日本动画的主流趋势,而是追求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动画作品。他擅长将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精神价值观注入与自己的动画作品中。正如《回忆积木小屋》一样,“亲情与回忆”是主旋律,但是暗含的另一主题“人与自然”也是导演所想要表达的。

①放下回忆并不是忘记回忆,学会与自己和解

人总有在老去的时候,才明白,人生不过是自己的一场经历

影片中孤单的独居老人与温馨的回忆交织着,人彷佛越孤单,越加对回忆更深。老人的小屋越搭越高,他的回忆也越来越深,一座积木小屋就是他一生的缩影

,记录他与妻子儿时相识,到走进婚姻殿堂,又生儿育女,再到孙女的到来,最后女儿前往新的地方工作,老伴也离去,只留下独自飘零的自己。

老人的人生也就像是许多人的人生缩影一样,人的一生不过如此,勇敢地接受生离死别,越加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回忆不再来,我们只需放在心里,与回忆和解,学会与自己和解,才是真正的豁达心态

②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加藤久仁生导演生活的日本是一个被海洋包围的岛国,自然灾害也比较繁多,这样的生活经历让他对于人与自然的主题更加专注,这也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

他就像是一个单纯的动画爱好者,不会去迎合这世界,也没有想过要去改变这世界,只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融于自己精心打造的作品中。

在《回忆积木小屋》中,上升的海平面与下沉的记忆这一强烈对比,是对环境恶化的极度讽刺

,自然环境遭到人类的破坏,导致海平面上升,人类的家园遭到破环,这是人类咎由自取的后果。

导演不只是表现老人的小屋在遭到破坏,更是在警醒人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取得双赢的结果

总结:

《回忆积木小屋》利用倒叙,串联起老人的一生,从年轻到年老,这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许多人类的缩影,老人不断被回忆纠缠着,海上的积木小屋也犹如一座精神孤岛,回忆虽美好,但不会再来,我们须要和自己的内心和解,把握当下的生活。

这部影片不只是孤独与温情的碰撞,更是对人过分地破环自然环境的抨击,导演将这一深意蕴藏在作品之中,是对人类的警醒。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