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路工撮影》1

《京张路工撮影》1



《京张路工撮影》主要记叙的是中国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沿线各站点、主要路段实景以及通车典礼情况。为清末民初著名的摄影师谭锦棠拍摄,上海同生照相馆制作,分为上下两卷,共183张照片,对中国铁路的发展史的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清宣统二年(1910)版《京张路工撮影》(以下简称 《撮影》),作为一本影集,它记录了京张铁路干支线的建设过程,包括桥隧、车站、水塔、机辆以及通车典礼等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工程状况。采用摄影这种方式对铁路工程进行记录,为后人提供了文字所不能传递的真实感,因此更独具特色,堪称典范。

《撮影》分为全本和简本两个版本。本馆收藏为全本,共有上下两卷,封面为红色绒布面,正中央镶嵌铜制标牌,分别刻有"京张路工撮影上卷"和 "京张路工撮影下卷"字样。上卷有照片92张,下卷有照片91张,共计183张。照片长26.5厘米,宽20.5厘米。全本从卷首起依次有邮传部官员、詹天佑先生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照片,然后是工程技术人员在验道专车前的合影以及阜成门外工程局的照片,随后从京张铁路起点柳村60号桥开始向北依次记录整个京张铁路工程,之后是机车车辆、支线以及通车典礼的照片。

​《撮影》中的照片均由当时著名的摄影师谭锦堂拍摄,他摄影水平高超,作品从美学角度上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画面清晰,构图讲究,取景位置也经过精心挑选,特别是用较大篇幅展示了南口到八达岭关沟一带的铁路风貌,画面中古老的万里长城与京张铁路交相呼应,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得到了完美体现。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身着官服的半身照。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陈昭常(1868-1914年),字筒持(墀、池),一字平叔,京张铁路建造总办。广东新会潮连乡巷头村(今属江门市郊区)人。民国3年(1914年)10月15日,病逝于赴任途中,终年47 岁。著有《廿四花风馆诗词钞》、《廿四花风馆文集》行世。光绪十五年(1889 年)中举人,二十年(189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一等编修等职, 后改任刑部主事,候选道员,随驻英大使出洋,遍游英、德、法、俄、美、日诸国,考察洋务。

1896年与张元济发起教授新学的京师通艺学堂。1897年随南海张荫桓出使英国,游历各国,同年到广西任洋务局会办等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云南总督奏调陈昭常回国到云南供职办洋务。当陈赴滇途中经广西桂林, 却被广西巡抚截留任职,历任广西右江兵备道、督练公所督办、洋务局总办、 总理行营营务处,节制水陆军。以剿办广西梧州、郁州、 浔州各属土匪有功,于光绪二十五年六月赏戴花翎。后奔母丧,留居广州。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上京,先后任长春知府、山海关道员。庚子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陷北京,陈昭常随从西太后的銮舆, 西走长安,得到护驾大臣和西太后的赏识。后回京,受到重用, 历任京榆铁路总办、京张铁路总办、 邮传部右丞等。1903年,被袁世凯奏留赴天津随同办理商约谈判。1905年任京张铁路总办,与詹天佑一起创办第一条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铁路。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督办延吉边务兼吉林省各军翼长、署珲春副都统。宣统二年(1910年7月23日)署吉林省巡抚,次年实授。 吉林省是新设置的省份,政务未上正轨,税收尤多弊漏。他上任后, 订出了"划一税目征于民,化公为私责于官"的措施,税收得到整顿,点滴归公, 年增收500余万两。民国元年(1912年),陈昭常被推举为吉林都督, 次年兼吉林民政长。冬,以养病辞归广东,游览至上海, 接到任广东省民政长的命令,他仍以病为理由,迟迟不到任。民国3年(1914年)10月15日,病逝于赴任途中,终年47 岁。


左为陈昭常


4此为京张铁路修成时修路人员在验道专车前的合影。前排是工程技术人员,右起第三人是负责京张铁路线施工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工程技术人员后排是铁路工人。最右边留胡子的高个中年人。此人叫邝景扬(又名邝孙谋,字星池,Kwong King Yang),他也是中国铁路早期工程技术人员,同为赴美留学幼童(同治十三年),和詹天佑还是广东老乡。在京张铁路修建前后,他还兼任粤汉铁路工程司,并在随后京张铁路向归绥、包头继续拓建时出任高级工程设计师。他为中国铁路建设做出的贡献不亚于詹天佑,但中国官方介绍历史人物习惯是"抓典型",找出一个模范来,把光线都聚集在极少数人身上,这种习俗就导致类似邝景扬这种同样优秀的人物少为人知了。


5此为京张铁路修成时修路人员在验道专车前的合影。左侧为工程技术人员;右侧是铁路工人。京张铁路的修建费用,是由袁世凯和陈昭常等人出面奔走,得以先获得满清廷100万两银子的政府拨款,再争取到关内外铁路(即京奉铁路)盈余拨款和英资汇丰银行借款拼凑而得,即便如此经费依然较为拮据。因此陈、詹等人采取修一段用一段的原则,先用一年时间,修好从丰台柳村到昌平南口的约100里(58公里)的铁路。这段路线都位于北京城西北的平原地区,难度小造价少,建成后立即投入使用,再以运营收入补贴后续工程。


6京张铁路工程局,位于老北京其中一个城门——阜成门的外面。照片右侧有一块牌匾,上面的文字是"京张铁路官医院"。


7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工程局的客厅和庭院,工程局位于老北京的城门之一——阜成门的外面。客厅采用传统装饰。墙壁上是一轴画和一幅以优美的中国书法书写的对联。桌上放着一座西洋钟。

8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主干线的起点。左边是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京张铁路"。

柳村至南口段(1905年9月至1906年9月)京张铁路起点-丰台柳村:京张铁路起始自北京丰台柳村,经居庸关、八达岭、河北省的沙城、宣化至张家口。全长为201.2公里。从北京北至张家口的铁路,现为京包线的京张段。

9这张照片没有标题,但火车站的正立面上方题有"北京广安门车站 Kuanganmen"。其右侧以较小的中文写着"光绪丙午夏季"(1906 年),左侧的文字是"陈昭常题"。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车站内是一间办公室,有一个标牌指出这是电报部门。.

10这张照片显示了京张铁路沿线的一座天桥,这座天桥位于西便门。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位于铁轨上方的天桥上的铁路工人。京张铁路沿线有许多这样的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