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刚刚被烧的圆明园:石质构件基本都在,最后被国人慢慢盗光


【远眺谐奇趣】众所周知,1860年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最终付之一炬。圆明园被毁,是国人心中永远难以愈合的一块伤疤。如今当游客游览圆明园遗址时,满目疮痍。有一点大家需要明白,就是圆明园当年被纵火时,主要烧光了木质建筑,那些石质建筑并没有受到大量破坏。


【方外观】如今人们看到圆明园遗址地面上凌乱的石块、碎砖等,都是后来人们在大量盗掘石材时造成的结果。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清朝灭亡后,北洋军阀们将圆明园内的石料运走,比如很多官员的私家官邸甚至陵墓都使用了不少圆明园石料,致使圆明园成了采石场。
【各种构件】“我于昨天晚上到达中国皇帝的夏宫,它已经被放弃,但无数财宝都留在里面。我已派人通知格兰特将军,请他和额尔金勋爵一起来到这里。我们平分了那些财物。但我们只能拿走其中极少一小部分。由于交通工具有限,根本弄不走那座宫殿里的所有好东西。 ”这是当年参与洗劫烧毁圆明园的法军统帅孟托邦给陆军军部写的信。

【西洋楼的花园门】圆明园尽管被英法联军烧毁,但是依旧是老百姓的禁区,当时只有一些外国人能够偷偷进入圆明园。从这张照片可以肯定,圆明园确实是无比壮观的皇家园林,一座花园门就如此奢华,难以想象完整的圆明园是多么的令人震撼。
【大门的构件】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圆明园遭遇了三次大劫难,庚子年的“木劫”、民国时期的“石劫”和解放后的“土劫”。在三大劫难中,以“石劫”造成了影响最大,几乎让圆明园彻底成为一片断壁残垣。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记载严重得多。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到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陆续被无数大车拉走,一直拉20多年。”
【精美的石刻】在清朝灭亡前,圆明园遗址里还有大量石材,以及保存完好的石质建筑,依稀还能让人感受圆明园当年的风光。正如拍摄这组老照片外国人所描述的那样,“映入你眼中的是装饰物丰富而动人的色彩,浸润在北京淡蓝色的天空里,随着脚步和阳光变幻……让人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

【残存的石柱】1895年,康有为曾来到圆明园遗址参观。在他的记载中,我们看到了当时的圆明园情况,“虽蔓草断砾,荒凉满目,而寿山福海,尚有无数亭殿……竟日仅能游其一角。有白石楼一座三层,玲珑门户,刻画花卉,并是欧式。 ”
【谐奇趣南面】笔者在查阅圆明园资料发现,当时圆明园遭遇的情况是这样的,“能拆的拆了,能砍的砍了,能搬的搬了,圆明园内很多殿堂、亭榭被毁,古老巨大的松柏也被砍掉卖钱,砖瓦和木料被盗运出园,下落成谜。”
【满目疮痍】曹锟当年就大肆盗掘圆明园的石料,拥用于修建自己的府邸。据当时的报纸报道,“曹锟为了修建自己位于保定的花园,竟不嫌路远和运输麻烦,直接从圆明园拉走数十车的太湖石到西直门,装上火车运走了。”
【品相较差的石材被遗弃】整个民国期间,西洋楼景区的欧式建筑石材被盗掘现象最为严重,这里每天都有大量工人来搬运石材。资料显示,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1980年8月,圆明园被列为国家重点古迹,这里已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