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您在“抗疫”的“拉拉队”里还缺什么?


时下,国家抗击疫情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响应国家号召共同抗疫,书法家们的热情超出了国人的预料。从中国书协、到地方书协、到民间书社、再到书家个人,举国上下的书法家如千军万马般挥毫“抗疫”,如此浩大的“拉拉队”、“战鼓声”,其数量和声威甚至远远超出了抗击在疫情一线的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然而,这样的“拉拉队”和“战鼓声”真能对防控疫情起这么大的作用么?任何一种热情如果没有理性的思考,没有深刻的思想,都很容易沦为一种浪费财力和精力的形式过场。遗憾的是,在这场举国抗疫的战场中,书法家们所表现出创作思想的贫乏确实是那样的一览无遗。

书法家有这么好当吗?书法家首先应是一位有思想情怀、有艺术表现力的文化人。而文化人助力抗疫自然应有文化人的方式和特色,那就是以符合艺术的方式,否则,就是在抗疫的拉拉队里集体亢奋、抱团炫耀和迷失自我。

书法家,您在“抗疫”的拉拉队里还缺什么?缺乏的正是书法家最宝贵的东西——思想。

著名篆刻家韩天衡要送印章给钟南山的事儿在网上引发了争议。一篇署名“楚寻欢”的文章写道:艺术家保持卑微才能守住自尊,韩大师不愿意直接拿钱,又特别想奉献爱心,若能拿出自己的作品拍卖所得去捐赠也挺好,唯独送钟南山名章,确实无意义,实为下策!”说真心话,笔者以为,早享盛名且届耄耄之年的韩天韩先生应无蹭热度的念头,但他却没想到自己的善举却成为一次不恰当的示范,直接启发了众多比他小辈的书法家们蜂拥而“上战场”做拉拉队的冲动。这样的“冲动”直接显露的便是书法家们思想的贫乏。

我们先看那些响亮的“抗疫”书法创作及展览口号吧:笔墨当随时代,抗疫时不我待;以艺抗疫,天佑中华;同心抗疫、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克时艰;“书”亦战“疫”;春暖花开,芳翰抗疫;书画家,纸薄情深;联墨同心,共抗疫情;以笔作枪,书画抗疫;同心战“疫”,同“屏”共振;翰墨抗疫情,妙笔写大爱……

以上作为创作主题口号应没啥问题,国家也需要这样的口号来为当前的“抗疫战”助威加油。然而,书法家们的作品都写了些什么呢?笔者粗略统计,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新闻报道式。如陈振濂先生身为中国书协副主席,他的那篇《抗疫行》作品内容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肆虐华夏,举国进入防疫体制。尤可感者,民众自我隔离,社区乡村全员监控,直抵每户每人,足见今日中国“举国体制”之有效性。年初高层倡社会治理创新,今之防疫,或正成一典型样本。唯愿天佑中华,因祸得福,则庚子新正两周,必将进入史册也。


陈振濂这副作品思想内容的浅白,已有诸多评论,此处不再展开。笔者以为,陈先生这幅作品是一篇实实在在的新闻报道。著名美学家宋民先生说的“书文合一”,著名书法理论家邱振中教授提出的“题材、意境与生活”,在陈教授笔下荡然无存。

第二类:口号标语式。最常见的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谁能相信,这些本应用来作为标语张贴和新闻报道使用的口号,怎能激发书法家丰富的创作灵感?


第三类:照搬抄袭式。许多作品直接抄写毛泽东主席的《送瘟神》,还有不少书家写的是唐代李世民的诗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第四类:直白赞颂诗式。这类作品看虽然专为本次抗疫自创,比前几类作品应有进步,如《抗冠状肺炎病毒有感》:“迎鼠辞猪一岁除,面朝武汉暗祈福。祥光万道新春至,天佑中华克病毒”;再如“众志成城南北中,无情怎可抵东风。京师出手三千剑,武汉擒魔十万兵。时代中华真洗礼,当年院士又冲锋。鲲鹏展翅恨天远,正写东方万世雄。抗争冠毒夜难眠,瘟疫肆虐日渐浓。严防隔离不添乱,誓买病毒显神勇。”但当我们反复翻阅众多抗疫自作诗都会发现,除了直白赞颂式的题材,更五其它。

难道我们这个时代对书法家的文化思想要求竟然降低到如此地步?当今书法家们搞创作竟然完全不用认真从抗疫本身去汲取创作的灵感,并转化为“书文合一”的内心抒发?

“笔墨当随时代,抗疫时不我待。”这样的想法多好!可是事实是我们很多书家竟然完全不需要动脑筋,拿着别人的东西就开始抄写,然后拍照上传到“组织”去成为抱团炫耀的亢奋剂。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看毛泽东主席原创《送瘟神》的前四句,“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主席直面现实,用犀利的语言描写出了当年余江县吸血虫肆虐的悲惨场面。毛主席第二首接着站在领袖的立场来歌颂人民的团结:“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而我们却没想过,如果仅是少数书家来抄录毛主席的词,“感觉”没什么问题,但这么多书家“重复千万遍”,是否想过这无端空耗了多少笔墨纸张资源?对自然资源环境的浪费和索取怎没有引发我们的思考?

(毛泽东主席《送瘟神》原作)


当然,以上所述,并非无例外。如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所负责的言恭达文化基金会便为抗疫给江苏省人民医院义捐百万现金,并赠送《满江红.白衣天使出征》书法长卷。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书法家创作的思想参与,特录如下:

含月衔星,忠诚载,今宵挥别。战瘴疠,霄天义贯,壮行声烈。云逐惊雷驱魍魉,风扬赤帜倾心血。立中流,洒泪掬寒香,长空咽。

除灾疫,情犹切;保国家,志如铁。看红装重整,凛然霜雪。披甲木兰纾国难,履冰天使亲民悦。智勇仁,天佑大中华,多豪杰。

(言恭达书法长卷《满江红.白衣天使出征》)

言恭达先生用真金白银来做实在的事情,不论数额多少,这对抗疫战是直接支持。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以特定情境下的白衣天使出征这件事情当作背景,自作词并写成书法作品。这首词叙事集中,描写动人,感情真挚,上阙言“泪、咽”,深切体会到白衣天使挥别亲人上战场的壮举,有温情也有豪情!下阙饱含家国情怀和对白衣战士礼赞。全词力避空洞的口号,再以草书这种善于倾诉衷肠的形式去行诸线条,这才是遵循书法艺术表达方式的,有思想深度的书法创作。

钱钟书在《围城》重印前记中谦虚地形容他自己道:“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把自己的创作冲动误以为是自己的创作才华。”现在,我们不少书法家却一直“误将自己抄写的功夫当作创作的才华”而浑然不觉。岂不悲哉?

让我们体味纳兰性德随军生活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思乡愁绪;让我们体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动雀跃;让我们感受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让我们重拾文天祥那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赤子之心!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李文亮那样的好医生走了,不是众多书法作品写几句悼词就能告慰得了。书法家当自强、自审。面对疫情,书法家不能甘当记录员,抄写员和拉拉队。要让作品有思想内涵,有艺术价值,要让作品“书文合一”,“题材、意境和生活”高度融合,这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感染力,才无愧于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人民防“疫”战。


附录:艺寿堂(翠竹轩)抗疫情自审诗十一首:


前言:庚子初春,新冠疫情牵动国人心,众多艺术家热情讴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各方英雄,堪为楷模。笔者才疏学浅,从自审的角度,于戊寅壬辰自作诗十一首,其中七首为拟黄道周诗韵,四首为拟韩愈师说之意,并挥毫而成册页及四尺整纸。面对疫情,我们需要歌颂那些冲锋的勇士,同时作为生命的个体,我们还须自审,应怎样从中得到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行止的思考?

其一(拟黄道周诗韵)

侧岸征途漫毒疫,断帆吾道竹中修。

何能挽袖赴江汉?自是量才空加油。

洗耳独酌窗风紧,盈将口罩国莫忧。

已偿铁笔挥毫翰,难挡诗情付春流。

其二(拟白居易诗韵)

乐道海谷和天獣,珍肴争相世人推。

负荆重拾慈仁饭,莫教群生悯天悲。

其三(拟黄道周诗韵)

旅客空多道人游,闻惊速向翠轩流。

书从数问亦难妙,山自二过不觉幽。

遗叶乞摘堪启齿,天明看花坐摇头。

离群石子红尘外,丹心依旧恋绿洲。

其四(拟黄道周诗韵)

春阳临窗照,瘟疫肆低桥。

茗贵竹轩少,茅台酒不消。

放逐风雨散,生灵苦相饶。

矜节弃浮债,轻车纵老樵。

其五(拟黄道周诗韵)

月圆铺夜明,潮涌病毒侵。

封城自然妙,天使抵万金。

独乐今不诟,一杯翠竹吟。

小儿困寒舍,争把稿纸清。

其六(拟黄道周诗韵)

踅作费珠墨,权将白云推。

石破仙翁煮,散盘见光辉。

低台三杆竹,自知翠轩微。

笃定残畝事,惟求平安垂。

其七(拟黄道周诗韵)

信有断疫斧,遂来翠竹轩。

蛟河藏水怪,走兽吠云间。

芸芸多扰壤,漠漠涌为钳。

耽溺灯前卷,微途塞谣言。


其八:新师说

疫期惶惶子夜长,平台网络心更慌。

方念家家有学子,寒灯烁烁备课忙。

其九:新师说

停课只为战瘟疫,苦修勤练心亦憔。

来日再训顽童仔,细雨缓声扶渡桥。

其十:新师说

门关户寂口罩缺,三餐惟一惧见人。

从前唠叨纸笔贵,今日已悟鸿毛轻。

说教还须真荷锄,粗车物简且稍停。

传道授业重解惑,更邀孩童惜生灵。

其十一:新师说

翠竹一壶酒,杏坛岁月新。

红石煮白涧,墨砚别围城。

时风多教派,万变岂相吟?

难舍桃李架,斩疫百花兴。



关注艺寿堂(翠竹轩)头条,请扫二维码!欢迎转载,敬请著名作者,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