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颜真卿《西亭记残碑》浙大博物馆首展,颜楷又添新碑刻

正如清人王澍曾说:“魏晋以来,作书者多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独为其难。

这正是对颜真卿书法风格的绝佳概括。

颜真卿书法是继王羲之书法之后的又一座书法高峰,颜真卿本人也是二千年书法史上惟一可以和王羲之相提并论的大书法家。




纵观颜真卿一生,其书法风格凡十八变,也就是说在七十多岁的人生里,颜真卿书法平均每四年都会以新的面貌展现给世人。

这正是颜真卿一生勤学不辍的真实反映,又是颜真卿取得巨大成就的合理性所在。

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一个书家只有不断地否定自我,审视自我,才会有取得较大成就的可能。



颜真卿生前留下无数书法作品,奈何岁月蹉跎,现存世上的墨迹珍本仅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现存碑刻也不过《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颜勤礼碑》,《多宝塔碑》等十几件。

而去年9月8日在浙大首次公布的《西亭记残碑》,则是在宋人记载之后的八百年,再一次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可谓是千载一遇!

《西亭记残碑》是颜真卿在湖州刺史任上写的一部作品,据考证时年69岁,而且是颜真卿书法风格成熟时期的作品。

但立碑刻石之后,经岁月冲刷,竟沉没在了笤溪里。从此对《西亭记残碑》的记忆,只能从文献资料求证了。

一直以来,人们对这块碑的了解大多来自于清人所编的《颜鲁公文集》,但宋代以后,几乎无人见过此碑真身甚至没有一件拓片传世。

在文集第五卷中,记载此碑残存三百余字,

而此西亭记残碑,中部自左而右斜向横断,只存上部;顶部左右角为半圆角,下半佚失,仅存残石一块。

碑石为石灰岩质,根据复原推测,全碑原高有270多厘米。





































薛龙春教授在文中特别提到,成熟期的颜真卿相书,有一些重要的特点:

是用笔圆劲,俯仰皆有弧度,具足弹性。但发力果断,不避锋芒..... 此外,作为文字世家,颜真卿对古体的偏爱,贯穿于他学书的始终,也体现于各个时期的碑板之中。’

这些特点,在《西亭记》中都能找到对应的细节。

可以说西亭记残碑的问世,对于颜楷的忠实学习者而言,是饕餮大餐了。不知诸位书友会不会临习这新出土的颜楷原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