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忆莆田的元宵节!

今天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一年第一个月圆之日!意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和睦幸福,寄托愿望之意!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赏月、猜灯谜、共吃元宵等。相传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法会的传统,以后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莆田元宵节,时间跨度长,从正月初六到正月二月初结束,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且期间伴随有大量热闹的民俗活动,盛况赛过春节。每逢元宵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庆时常常通宵达旦。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闹元宵,活动丰富多彩。村里过元宵,就有宫社摆斋菜、设宴桌、叠糕果、搭橘塔,乡民们抬菩萨神像行傩。


莆田的元宵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俗文化。根据规格大小,它可分为“元宵”和“总元宵”:前者即各境居民抬出神只绕境出游;等各自忙活完毕,再联合起来大闹一次,即是“总元宵”。


莆田的元宵节也因受倭寇影响,极具地域特色。民俗表演爬刀梯、跳傩火、打铁球、摆棕轿、大游灯、打砂花、皂隶舞、“红盘”出游、“跑廿六”、点烛山、童身舞等,“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




莆田地少人多,莆田人勇敢走出去,闯出一片天,这大概是很多莆田男儿从小就被邻里乡亲熏陶的一个梦想。莆田更重要的特色就是强烈的古老汉族文化,有最疯狂的元宵节,最多的神祗和最奇特的语言,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





元宵期间,莆田市950来个村,几乎村村都请来了莆仙戏剧团演出。有的村连续演出三天的莆仙戏且下午、晚上两场必有演出。



元宵节当天出游队伍有马队、妆阁、彩旗队、十音八乐、舞龙戏狮等,"枫亭元宵游灯"是全国元宵节十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体现了莆仙文化独有的内聚力和乡土气息,形成了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