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雄安新区割小麦:参与的或将是核心区“最后一次麦收”


在经历了一天淅沥的小雨后,6月11日,天空放晴,同时,气温骤升,盛夏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雄州大地上万亩麦田,一望无际,整齐划一的麦田把大地分割成一个个美丽的图案。风吹麦浪,雄安新区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中午时分,室外温度高达35℃,在一阵机器的轰鸣声后,朱东东和弟弟朱东杰驾驶着150马力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刚刚完成了雄安新区启动区内一处麦田的收割。尽管驾驶舱内有空调、风扇,但兄弟俩依旧汗流浃背。


根据今年4月21日公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雄安新区起步区将先行开发。起步区的选址位于整个新区的西北部,处在容城和安新两座县城之间,安新县大王镇小王营村就位于起步区核心地块。时下,小王营村千亩平畴,一望无际的金黄色麦田,即将迎来新区设立后的第二次麦收,同时,或将成为启动区的“最后一次麦收”。
小王营村隶属安新县大王镇,紧邻保静公路,距华北最大湖泊——白洋淀仅4公里,交通便利,区位环境优越。据了解,该村约有2000多人口,6800余亩农田。在小王营村的北部、西部是一片连接在一起的农田,地势非常平坦。最近几天,小麦进入成熟期。在保静线两侧的农田里,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抢收小麦。随着风吹麦浪的节奏,越来越多的外地“麦客”由南而北,一路来到雄安新区。朱东东的收割机就是其中之一。

6月5号,朱东东和爱人、弟弟、本家大哥4人一行,与同村的另外一台联合收割机结伴,从河南获嘉县出发,一路向北,沿途收割小麦。
联合收割机速度慢,无法走高速。如果走国道话,又担心会有限高。因此,收割机通常要雇大货车托运。往返托运费至少花费5千元。
进入河北后,朱东东和同村的另外一台收割机,首站来到邢台隆尧县,由于当地小麦种植面积大,因此在那里停留了两三天作业。隆尧小麦收割结束后,在朋友的介绍下,两台联合收割机,就火速赶往雄安新区。“来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所处的是雄安新区启动区的核心地块。”朱东东笑着说,以前只是听朋友说过,这里将来会变成“第二个深圳”,能在这里收割小麦,很有意义啊。话语间,朱东东的脸上洋溢着满满地自豪感。

每年小麦收割的季节恰逢盛夏,室外温度非常高,即便收割机驾驶舱内开着空调和电扇,也难以抵挡滚滚热浪和太阳的炙烤。
收割机在工作中,由于机械高速运转和粉碎作业,现场粉尘弥漫。
粉尘含有大量的尘土和秸秆粉末,长期作业,会对司机们的呼吸道带来一些影响。
朱东东的妻子李晶晶,在地头负责测量村民农田的面积,按照当地的收割价格,每亩地为50元。
对于收割机机手来说,在外作业一天不吃饭,甚至通宵干活,都是常有的事。“忙的时候,根本顾不着吃饭,村民们都在地里等着呢。”天热的话,更没有胃口吃了,一般车上都会备上矿泉水、黄瓜、西红柿等食物。图为已过中午,刚刚忙完的朱东杰,趴在方向盘上吃西红柿,而这也正是他今天的第一顿饭。
前几天,朱东东在邢台隆尧收割作业时,每天几乎都会从早上6点干到次日的凌晨两点。“天气预报报的第二天有雨,收割心切的村民们拦着车不让走,当时司机已经精疲力尽了。”朱东东回忆说,再累也要给老乡们收完,第二天下雨了就会影响小麦收割了。图为刚刚忙完一块麦田的收割,朱东东就抓紧躺在车上休息会。由于地方有限,朱东东的妻子索性就躺在铺有凉席的麦茬上休息。
在作业中,最怕的就是收割机“撂挑子”。夏天的天气变幻无常,一旦天气条件好,村民们都会争相抢收小麦。“而这个时候,如果收割机坏了,不光自己挣不到钱,还影响村民们收小麦。”

“自己会修理的话,修一会儿就能恢复作业,如果不会修,只能干着急。所以,一台收割机外出干活,通常要有2-3人结伴。”朱东东说。修理收割机时,手和胳膊受伤是常有的事。
朱东东和弟弟每年外出收割小麦,都会持续半个多月的时间,行程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收入大约有3万元左右。
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将会变成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都市。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建设中,会有越来越多地像朱东东一样的人,参与并见证雄安新区的变化发展。雄安新区,必将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