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有“三不斗”,可避灾免祸,福运不请自来

毛泽东说:

“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能让伟人敬佩的人,必是非同凡响之人。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几近完美:


官场上接连高升,战场上反败为胜;


生前力挽狂澜,撑起了将倾大厦;


死后青史铭记,留下了不朽箴言。


在后人眼中,他已然成了一位“千古完人”。


其实,曾国藩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处世哲学。


而其中的“三不斗”更是让人受益匪浅。


不与君子斗名


《论语·颜渊》中有言: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好名声不能靠争,而要靠度。


君子当有成人之美的度量,对于别人正在做的事,不打击,不破坏,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受人尊敬。


曾国藩在出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招募了一群幕僚做自己的“智囊团”。


其中有十人号称“三圣七贤”,无论能力还是品德都受到军士们的推崇。


有一次,“三圣七贤”中有人作了一篇《不动心说》,大肆宣扬自己不爱金钱美色的高尚品质。


不想这篇文章被曾国藩的亲信李鸿裔见到了。


李鸿裔对作者自吹自擂、宣扬美名的行为很不满;


于是便出言讥讽,弄得对方很下不来台。


曾国藩得知后,便对李鸿裔说:

“这些人难免有自吹自擂的成分,言行也不见得一致,这我是知道的。


然而,以他们今天的身份地位,自然是将名声看得很重的。


现在你让人家下不来台,这是与人争名的取祸之道啊。”


李鸿裔闻言,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此后行事更加谨慎起来。


身居高位者,当有成人之美的度量,曾国藩正是凭借着这种度量,得到了下属们的拥戴。


多年来,曾国藩筹办粮饷、南征北战,幕僚们都尽心尽力地出谋划策,这才成就了他“中兴名臣”的功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生如同一面镜子,你做了什么,镜子也会回报给你什么。


学会与人方便,成全他人,不仅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


反之,处处与人计较,或许能够得意一时,但最终必将两败俱伤。


唯有懂得成人之美,不与君子较真斗名,才会获得双赢。


宋朝时,宋太宗提拔吕端做丞相,吕端为调动大臣的积极性;


选择主动让位他人,而他自己也被人看成是一个糊涂人。


有一次,他从文武百官前经过;


突然有个人站出来当众讥讽他,随行的官员听了十分生气,纷纷要上前理论。


吕端笑着制止了随从,说道:

“不要去了,他这样做,不过是想要一个刚直的名声,我要是去找他理论,必然会发生争吵;


今后难免与他争斗报复。官员不和,不是国家的福气啊。”


经此一事,群臣渐渐对吕端心生敬仰,就连宋太宗也对他赞叹有加。


正是由于吕端从不与君子斗名,所以他才能屹立于官场中几十年不倒。


俗话说: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人活于世,切忌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颜面。


需知,一个人有多大的气度,就有多宽广的前途。


不与君子斗名,成全他人,其实也是成就自己。



不与小人斗利


大仲马说过:

“有些人很镇定果敢,他们后退只是为了喘一口气,并不是表示怯懦;


他们懂得一切于自己有利的地方,能一举杀死敌人。”


人生路上,遇到小人争利;


如果我们耿耿于怀,硬要与他斗个鱼死网破,最终难免会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此时,如果能暂退一步,则可省去诸多麻烦,也为日后留下转圜的余地。


清同治七年,曾国藩消灭了捻军。从此天下大定,而平叛过程中的军费报销,也被提上了日程。


按照清朝的财务制度,曾国藩需要将战争时期的一切资费统计清算,上交户部;


审查过后才能上奏皇帝。


而此时起关键作用的户部,却狮子大开口,提出要抽四十万两的好处费。


后来曾国藩几经托人,才让户部让步,将好处费降到了八万两。


恰在此时,皇帝感念曾国藩平乱有功,让他享有免于报销的特权。


按理说,皇帝开口,这八万两就可以省下了。


但曾国藩想到,日后办事免不了与户部打交道;


自己此时跟他们争利,把事情做绝,以后必定会被刁难。


于是,他仍旧支付给了户部八万两好处费,也为自己消去了很多的明枪暗箭。


即便是在自己风头正盛时,曾国藩仍旧不与小人斗利。


他的退让,为他的后续发展留下了余地,使得自己日后做事更加顺风顺水。


其实,曾国藩年轻时便把“不与小人斗利”作为为人处世的一项准则。


曾国藩早年在岳麓书院读书时,有个同学心性狭隘,处处针对他。


曾国藩把书放在窗前,那人便说:

“我读书的光都是从窗子里进来的,你挡了我的光,赶快拿走。”


曾国藩依言将书拿走。


到了晚上曾国藩读书时,那同学又说:

“平常不读书,半夜却来打扰我休息。”


于是曾国藩便低声默读。


等曾国藩考中举人后,那同学气急败坏地大肆宣扬:

“这都是曾国藩夺走了我的风水运气啊。”


曾国藩听后,还是像从前一样保持退让,哈哈一笑,毫不在意。


这个世界充满了纷乱争斗,有时候换一种心态,往往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与其和小人做不必要的争论,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倒不如后退一步;


让对方有劲无处使,这才是君子的自全之道。


不与小人斗利,善用退让的智慧,你会发现:


退让,有时比前进更有力量。



不与天地斗巧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世间总有一些人喜欢逞强,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但到头来不过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执意逆天而行,无异于自取灭亡。


在天地面前,你的那些聪明机巧,实在不堪一击。


真正聪明的人,不与天地斗巧,而是懂得见天低头,顺势而行。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并没有松口气;


因为此时,中国还面临着一个更加危险的敌人——西方列强。


他们穿着笔挺西装,拿着洋枪洋炮,如潮水般涌向中国的海岸线。


即使是当时最精锐的骑兵碰到他们,也如落潮般纷纷而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意识到:

“西方列强的到来标志着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不是出现几个中兴名臣就能抵御的,而是自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规律。”


此时的曾国藩没有固守传统,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研究西方的先进之处,并积极投身到洋务运动之中。


这一举动给苟延残喘的清王朝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一次积极的探索。


勉力去做违背天道的事情,无异于螳臂当车。


对于个人无法改变的大势,就要学会去顺应,从中找到顺势而为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在《射雕英雄传》中,那个最老实的郭靖,却成了最大的人生赢家。


江南七怪教他学武,他便一招一式、按部就班的苦练。


自知天分不够,他把马钰教的内功心法牢记于心,并刻苦修炼,最终练出了实打实的内力。


金庸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

“郭靖心思单纯,极少杂念,修习内功易于精进;


远胜满脑子各种念头此来彼去、难以驱除的聪明人。”


其实,这便是不与天地斗巧的智慧。


凡事能做到踏踏实实、顺势而为,又何必偷奸取巧。


在天下大势前,只要认真踏实地等机会到来,自然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生天地间,要认清自己,认清现实,参悟世间规律;


切不可凭恃机巧、逆天而行。


不与天地斗巧,尽人事,听天命,方是自然之理、人间正道。




《道德经》有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斗不争,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更是一种“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大智慧。


关于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就藏在这“三不斗”里:


不与君子斗名,成人之美,便是成全自己;


不与小人斗利,暂退一步,可见柳暗花明;


不与天地斗巧,顺势而为,方能大展宏图。

凡事不争,方能争出一片海阔天空;


凡事不斗,才能斗倒一切艰难险阻。

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