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恢弘磅礴、波澜壮阔的文学巨著。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书共三部,于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书中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路遥出生在陕北黄土高原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出生后因为家里困苦的经济状况,在那个年代父母无法抚养他,只好把他过继给光景稍稍好些的同样在农村的延川伯父家。

贫穷艰苦的童年、少年生活,深深烙在了路遥的心底。

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他参加工作后又深入铜川矿务局煤矿,在生产一线和煤矿工人一起工作、生活,体验他们艰苦的工作环境,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路遥《平凡的世界》我看了至少三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主人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深深感染了我,对于生活在21世纪衣食无忧的我们来说,每读一次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犹如黑夜大海的航标,给我光明的指引,让我少了许多迷茫。

少安懂得体谅家人的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因为贫困而失去学习的机会,但他在贫瘠的土地上一样勇敢生活,努力奋斗,尽心竭力改变家庭的贫穷命运。在现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我们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挑战。认真工作,全力以赴,为家庭打拼是我们肩上义不容辞的重任。我们也应更加尊重和孝敬我们日渐衰老的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要为从小辛苦抚养我们长大的慈爱双亲尽应尽的赡养之责。

少平自立自强,他的吃苦耐劳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触。从求学时期吃最便宜的高粱面馍到后来为去外面闯荡而忍受身体上的劳累艰辛,他身上涌现出的强大意志力给人很大的启迪。我觉得当代大学生也应当如此,尽管不用像少平一样吃高粱面馍和下煤矿,但同样需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品质。因为吃苦耐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薪火传承继承发扬。让它来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

少平身上除了具备坚韧的意志力,他那种酷爱读书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艰难的岁月里,少平赖以生存的不仅仅是那几个高粱面馍,还有书本给予他的精神食粮。不管是在读高中的环境里,还是离开双水村去工地干活的时候,亦或是下到煤矿当工人,他一直坚持读书,书籍成了他最好的伴侣。他通过读书来对抗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对精神的禁锢和摧残,让灵魂和身躯同步前进。孙少平的爱读书的习惯也真实影响了我,在那条件艰苦的年代,他都想尽办法要读书,而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实在是太幸运了。我们包括年轻的下一代也都应该通过多读书,读有用的书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开阔眼界,扩宽认知,让书籍引导灵魂先行。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少安、少平两兄弟虽然生活道路不尽相同,但都是拥有独立人格和自强不息品德的人。虽然他们是小说中的人物,但对于生活在现实当中的我们亦应产生很大的启发。

在现今这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都应该再次重温《平凡的世界》。因为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正,尽管社会存在那么多的不公平,可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那么最终定能获得成功。每一个正在迷茫的生命也都应该重读《平凡的世界》,因为它会让你更加懂得珍惜,明白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长,都在进步。

世界本来就是由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支撑起来的。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拥有坚韧不拔对抗困难的精神,拥有敢于拼搏向上的热血,拥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就一样可以创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世界也会因为有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参与而不平凡。

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