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发现山坳1个古村,空荡荡的,400年间,人都到了哪里


2020年元旦后,影友给我看了一张无人机拍摄的张图片,说是这是一个古村,有400多年的历史记载,可是现在村里空荡荡的,几乎见不到人,也不知道人去了哪里。小编怀着好奇的心理,按照影友提供的地址,驱车前去探个究竟。


这个村叫姚家坡村,是山西省平陆县坡底乡的辖区。在出发前,打开卫星地图,发现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几乎看不到有什么道路,想着这路程不仅遥远,而且道路一定崎岖,果不其然,在路上走了3个小时,才到村口。
村里的房舍,远远望去感觉还是错落有致,布局整齐,可能是山里气候寒冷,看不见人的活动迹象,我们索性把车停放在村口,步行到村里转悠一圈,看看有什么特别。
映入眼帘的这幅标语,一下子让人进入小时候的记忆。随行的影友说,看见这就立马想起那个火红的年代,那时我们正处在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虽然房子顶部有些年久失修,但底部由石头堆砌,感觉依然十分坚固,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和影友在村里转悠了大半天,的确还没遇到一个人,静悄悄、空荡荡的场景,让人感觉是进入了“历史的隧洞”,偶尔有一两只灰喜鹊在惊诧中飞过,没注意的话,还真能吓你一跳。
在一座保留还好的院落里,荒草丛生,屋檐下的格栅窗和门儿上的雕刻寿桃图案,让我们想象这户人家以前的不凡,就是现在住着也感觉很有品味,为什么这么好好地房子就放弃了呢?
为了能找到村里的人迹,影友又放出无人机在空中查看,除了能看见我们开的那辆车停放在村口外,还是看不到村人的踪迹。真是怪了?
无奈,我们只好走出村外,在这里高兴地发现一位村民在用农用车拉砖头,我们急切询问,可他说自己不是这个村子的人。不过他告诉我们,是来这村子附近垒坟,这些砖头就是垒坟用。听了这话,原本就冷的有点发抖,此时又冷出鸡皮疙瘩。
不过这位中年男子告诉我们,现在村子面可能有一两户人家在居住,在村子最里面,拐一个弯,再朝北拐2个弯子,走上10分钟的样子,你们可以去看看。
在村庄的西北方向,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这家主人叫葛光武,今年71岁了,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他说,这村子虽然叫姚家坡,但后来姚家人都迁走了,后来全成了葛姓人家。据说,在明清时期这里有十几户姚家人。从村名演变看有400年历史了。
葛大爷说:现在村里只剩下他们老两口和一个40多岁的单身汉,算起来是两户人家3口人。老太太是自己的岳母,90岁了,是他们接到这里小住一段时间,腊月23就要回去了。
说起这里的村民都到哪里去了?葛大爷说,因为这里交通不便,从上世纪90年代,村民陆陆续续都往山外搬迁,有一半人都在县城买了房子,好多农民都成了城市里的农民工。自家女儿是2016年出嫁的,此后村里再没有过过喜事,女儿的婚礼是这个山村里最后的“绝唱”。
葛大爷还介绍说,村里人转变成了农民工,但这里留下的承包地还在,每年春季,这些农民工会开着农用车或者小车拉上复合肥、玉米种子,到这里种上一天地,然后等秋天再回来收割,都用成机械化种玉米了,种地成了捎带。

说起他们为啥没搬迁,老伴说:老葛是个文化人,爱清静,说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种点菜、养点鸡、喂几头生猪,就像世外桃源。儿子让我们到县城居住,他死活都不愿意,还让我准备在这里开个“农家乐”,挣钱哩。
临走时,我们回望这个古村落,感觉到400年间,姚家消失了,眼看葛家也正在消失,中国农村正在惊人的速度发生演变。好在有葛大爷这位田园的守望者,有一种对未来农村的价值判断,相信农村在衰落当中又在孕育新的嬗变,那将是一个华丽的转身。 【欲知详情,请关注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