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诸葛亮1:论才干,徐庶能当刺史或郡守,诸葛亮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爆发。公元181年,诸葛亮诞生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僚家庭。


诸葛亮字孔明,他的父亲当过东汉泰山郡的地方官。诸葛亮因为父母早死,从小过着不太富裕的生活。到了14岁,他的叔父诸葛玄就任豫章太守,他就和弟弟一起跟着叔父离开家乡往豫章去了。
那个时候,各军阀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进行着激烈的混战,形势十分动荡。诸葛玄还没有到达豫章,他的位置就已给别人占去了,他只得带着诸葛亮兄弟前往荆州去投靠刘表。
公元197年,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就在荆州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盖了几间草屋定居下来。隆中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秀丽山村,汉水在那里缓缓流过。
诸葛亮在隆中躬耕陇亩,参加生产劳动,地位比较低下。
他虽然住在隆中,但十分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邀请一些有识之士一起谈古说今,议论形势,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多少个夜晚,诸葛亮的茅屋里灯火不熄。他用心读了大量书籍,研究历史上各种学派的观点,特别喜爱《申子》、《韩非子》等先秦著作。
有一次,诸葛亮对徐庶等三位好友说:“如果你们三位去做官,凭你们的才干,是可以当上刺史和郡守的。”他们三人反问诸葛亮志向怎样,诸葛亮笑而不答。
不过,他常常把自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相比,立志要像齐国的管仲和燕国的乐毅那样,为改变国家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