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角色扮演游戏新体验 腾讯视频《我+》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今年初,《爱情公寓5》的开播为这部系列片的最终季拉开帷幕,在观众纷纷感慨自己的青春也随它一起完结时,有关第13集弹幕空间互动创意的讨论热度始终居高不下。这一设定,一方面为用户选择不同角色解锁分支剧情带来新的观剧体验,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互动反馈为文娱产品创作带来更多形式上的创新。

5G时代还未正式来临,各类新奇有趣的娱乐形式已经跃跃欲试。3月7日,腾讯视频上线真人角色扮演互动节目《我+》,融合影视剧、互动游戏及综艺元素,在各方蠢蠢欲动都试图抓住互动影视风口之时,先行一步打开局面。

玩游戏还是追剧?小朋友才做选择题

故事感是视频节目的核心要素之一,因为情节发展与观众诸多选择相融合,《我+》在故事主线的建构方面明显做了减法,让脉络更加清晰。屏幕前的“我”为第一视角,以助理经纪人的身份工作,为游戏中的真人角色黄明昊与侯明昊打理各项经纪事务。剧情开篇以“我”第一天工作上班开始,从起床出门到赶车,需要观众滑动手指躲避行人和水坑到达公司后正式开始职场之旅。两位艺人黄明昊和侯明昊刚巧是主人公儿时玩伴的设定,使故事的预设更加完整,铺垫了几分青梅竹马的梦幻色彩。

然而,需要获得两位艺人认可才能在公司留下的剧情发展带来了工作第一天最甜蜜的选择题:两位艺人,只能选择其一,面对“两大帅哥只能挑一个”这类命题不知在年轻女孩心中预演过多少次。这一代的年轻女性是性别独立意识最强烈的一代人,在《我+》打造的小世界里,两位男艺人二选一的设定让女性用户在情感关系上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增添了观剧的爽感。对比有类似设定的游戏产品,《我+》的真人角色引入使观众的情感不落空,也将沉浸式体验做到极致。

黄明昊与侯明昊在《我+》的云发布上曾表示,刚接到邀请时便认为模拟游戏形式与“自我扮演”的设定十分新颖,尤其涉及到“虚拟女主”以及同一剧情拥有不同支线等问题,使得拍摄很有挑战性,因而需要多倍投入感情,反复推敲肢体动作。不过,从目前解锁剧情来看,两个人的演技还是值得认可的。从眼神传递情绪到转身牵手奔跑的细节,让观众很快便意识到两位男主人公的性格差异。一个温暖深情,一个可爱幽默,如此类型设定分属不同观众的理想型。

为了爱情斗智斗勇是人类本能,《我+》另外一个隐晦剧情是建立同性竞争。两个实习生只能留下一个,激发闯关竞争心理,使观剧体验更有乐趣。无论互动技术如何,内容产品最关键的依旧是把握用户心理,不断释放high点。了解艺人真实工作生活、体验经纪人职场环境则是为观众的好奇心服务。由于剧情发展与观众选择相关,因此保证故事好看又要兼顾演员的性格特征既是亮点也是难点,后续剧情十分值得期待。

爱这新时代的小惊喜《我+》在互动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在“万物皆可云”的当下,《我+》正式上线前5天,因疫情原因腾讯视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云发布会”,游戏中两位真人主角黄明昊、侯明昊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亮相。不同于以往发布会浓烈的线下互动色彩,线上发布会想摆脱枯燥,演员们需要更主动的奉献热情。由此可见,这次的云发布会与这档形式如此有突破性的节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节目正式上线前,腾讯视频也对业内人士及两位艺人的粉丝开放了邀约内测,实现产品完善与造势。提到这波特殊时期的营销策略,则不得不谈《我+》的另一有趣设定。它创新得很大胆,随着剧情的发展,经纪人主人公可以为艺人解锁广告客户,真实参加线下活动打破次元壁。连续八天不间断释放剧情的节奏,可以让观众一周实现与爱豆的浪漫互动、亲自设计艺人活动、一起带娃甚至同居,看到他在自己的操作下事业逐渐有所提升,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事业成就感。不得不说《我+》这一个新产品的诞生,已经从线上线下的结合模式上做到了本质创新。

在交互细节方面,当用户触动剧情后屏幕上会出现粉色泡沫幻影,这一设定非常符合女性用户的审美,女主声音也可以自主切换少女与萝莉的声音。越是高分玩家,解锁的剧情就越多,而解锁埋伏的隐藏剧情能带来更全面的体验。不难看出,《我+》在互动设定方面在尽力周全。

此外,《我+》在角色扮演这一设定上,具有双重性与统一性。黄明昊与侯明昊的角色扮演,在剧中是扮演另一个自己,而用户的角色扮演,是与艺人实现互动的大女主,由自己的性格出发做出剧情选择,实则也是扮演自己,因此真实感更强。相较于传统形态的内容,《我+》把握住了互动影视的最大特征,即把选择权让渡给了用户。通过创造数个可能性与剧情分支,让用户能够通过自主选择沉浸于剧情中,增加趣味性。用户是导演也是角色,从而拥有颠覆性的全新体验。因为剧情多线发展、可能性多,主人公的不同选择让故事拥有不同结局,或简单直接、或搞怪无厘头,这也为用户进行多次刷剧提供了可能。

互动影视的前世今生用户需要更丰富的文娱产品

早在1997年,浙江卫视开播《人生AB剧》,现场会由观众投票决定接下来的剧情走向。2008年,国内首部网络互动剧《Y.E.A.H》在凤凰宽频开播,工作日播出后,周末通过网友投票来决定下周剧情走向,剧组会拍摄多种剧情,通过票数胜出的选项则成为剧情正式版。在“投票”这一互动元素过后,各大平台开始推出互动影视类衍生品。例如《新剑侠情缘手游》的武侠互动剧《忘忧镇》、网剧《古董局中局》的衍生互动短剧《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等。而后,爱奇艺试水上线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电影的互动预告片,腾讯视频则打造了一款沉浸式互动叙事合辑app,包含多种小说、真人剧、漫画等形式。从此用户逐渐成为“幕后推手”,开始影响剧情走向。

(一零零一APP页面)
《忘忧镇》《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等都是腾讯此前在互动影视方面的试水产品,而《我+》的出现则代表着腾讯视频针对明星、游戏体验与互动视频发展的新思考。明星为产品带来流量热度,游戏模式则实现互动的趣味性,影视特性在人物性格刻画、故事吸引力及价值观塑造方面为作品构建核心吸引力。在拥有大量游戏、动漫版权资源以及全产业链优势的基础上,腾讯能完成这一次模糊化游戏与影视行业边界的互动产品《我+》,实则并不令人意外。

当然,面对刚刚打开大门的互动影视市场,广泛的涉及领域也就意味着各种各样的诉求与可能性。例如,从游戏视角考虑,在少女音与萝莉音之外,是否可以为用户开发自己录制台词功能从而更入戏?从体验角度出发,若能在两位男艺人之外,增加女艺人角色,职场体验与异性关系的竞争是否会更加丰富?
互动影视作为文娱行业的一部分,无论以何种面貌出现,依然需要依靠优质内容立足,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进而增加互动体验感。这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探索的新领域,市场和用户期待着真正有热度又有口碑的爆款作品出现,也期盼互动影视品类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