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醫聖史無載,“瘟疫”丹方倩誰傳?

導語:近來“新冠”疫情肆虐中華大地,有廣州中醫院獻“肺炎一號”

,供輕症患者治療。實驗醫案50例,無一人轉重症,效果顯著。其配方卻秘而不宣,令人十分好奇。

人說,此方是東漢“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傳下的老方;清肺理氣,成熟安全。日本人也一直使用此方。

正在感嘆國學博大,老祖宗澤被後代之時,忽然就有人跳出來說:張仲景此人根本不存在,《傷寒雜病論》原本也早已失傳。這不過是一場國學的造神運動罷了。事情的真相,究竟為何?


張仲景與華佗同一時代。《三國志》、《後漢書》中華佗有傳記,張仲景卻沒有傳記。據說最早關於他的生平記錄,出自唐朝人的《名醫錄》。也有人說,西晉太醫令王叔和是他的腦殘粉,因此杜撰了他的神話。

但後來經人考證,《後漢書》中雖無張仲景個人傳記,卻有關於他“總角造顒”的歷史記載。

魏晉皇甫謐在自已的書中,把他和華佗相提並論。隋、唐經藉志中,皆有他的著述名目。可見他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按理說,如此傑出的一位“醫聖”,史學家應當為其立傳,述其生平,但事實偏不如人意。極有可能,他生於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生前功績不彰,死後方才成名。陳壽著《三國志》,是個人修史,當時未必對張仲景有所耳聞。

一、長沙太守張仲景


張仲景原本是河南南陽人士。但是他長成之後,主要活動地點卻在長沙。

在《傷寒》一書中,張仲景自述曾任長沙太守十數年。三國時期的長沙,隸屬荊州。就是劉備大意失荊州的那塊兒地方。

看三國時期的地圖,

長沙郡處於三國蜀、吳交界的地方。劉備一生中有兩件大事與荊州相關。一是劉備借荊州,二是關羽死後,劉備失去荊州。長沙郡處於荊州邊沿,顯然是三國交火最前線。

那麼,張仲景當時生活的景況有多麼糟糕,就可想而知了。

華佗成名得早,早年曾遍遊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蘇等人。從他的閱歷來看,他一直是懸壺濟世的醫者。而張仲景很可能一開始並非醫者。

《後漢書》中,張仲景在總角之年(十三四歲前),曾經拜訪過善於相面的名家何顒,問自已的前程。何告訴張,他不適於仕途,將來可以當一位名醫。

古代讀書人信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信條。因此,張仲景後來努力做到了長沙太守,待到人世間遭逢瘟疫之時,才轉為良醫。

他的醫名早期應該是不顯的,並不像華佗一樣出名。又由於國家戰亂,縣、鄉一級行政機構的破壞。即使他後期行醫出名,也很難被上報朝廷,廣為人知。

他之出名,得益於他本身的著述《傷寒雜病論》。這恐怕都是他死後五十年的事了。


二、久病成醫惠後人


據野史記載,張仲景少年時代,正逢東漢亂世,黃巾起義,天下大亂。

自漢靈帝永康二年起,二十年間,瘟疫頻發,河南南陽地界,十室九空。

張仲景家族的人也在瘟疫中去世了大半。因此他苦讀醫書,想到找到救人自救的方法。可想而知,這個艱辛的過程中,有多少次失敗的經歷。

他若成功,人們感恩戴德;他若失敗,誰會當他是神醫?況且,當時的人都認為瘟疫是鬼神作崇。張仲景沒有前人的經典可供借鑑,也沒有現代的隔離條件,他的醫方當時救濟範圍可能有限,很難惠及萬民。

需要說明的是:張仲景當時,不可能憑藉其醫術,“一疫成名”。但是這並不等於他的對疫症的治療沒有特殊的貢獻。

另外,建安年間,歷史上暴發了一場大瘟疫。據後人推薦,當時死去的人口達二千萬。本來積極用兵的曹魏政權,行動都變得緩和了許多。名著的建安七子泰半死在這場瘟疫當中。

此時正是公元217年。長沙隨荊州併入東吳。曹魏方面瘟疫橫行,卻不知東吳情況。

兩年之後,公元219年,張仲景消失於歷史之中。他也許去世了,也許沒有。無人知曉。

三國後來的歷史,是由曹魏繼承人陳壽寫的。因此對於魏國的情形,陳壽記錄得比吳、蜀更加詳細。所以他著史的時候,並不知道在過去,在東吳曾經有過這麼一名治療瘟疫的醫聖,也不足為怪。


三、泥上偶然留趾爪


歷史的風雲之中,其實湧現過很多很多的大事件,也出現過很多很多的像張仲景一樣傑出的人物。

他們或許重要,或許不重要。或者重要性要到幾十年,上百年後才被人意識到。

比如杜甫的詩,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比如被大清禁掉,卻從日本人處找回的《天工開物》等等。

正如今天的人忽略中醫一樣,當年的陳壽,未必覺得一個醫者救人的事蹟,比曹操主公砍了“庸醫”華佗的腦袋更加值得記錄。

正史有傳的人物也未必真實,正史無傳的人物,也未必虛構。

無論怎麼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傳下來了。它不是全本,也許後期還被人修改過。但它確實是中華醫學中,關於傳染病防冶的傳世傑作。

我們國人自已的醫學,理論上也許落後於西方的醫學,但並不能因此認為它無用。

因為它是數千年來,中國的神農氏們,遍嘗百草,以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一副又一副的血肉之軀,經歷了無數次的慘痛代價,親身試驗出來的救命藥。它是與我們基因匹配的珍貴“驗方”。它是我們,不能輕易拋棄的,祖宗智慧心血的結晶。


無論製造成瘟疫的東西,是叫“病毒”還是叫“癧氣”,都只不過是一個名目。根本不重要

科學也不是形而上學。不信科學不對,死摳“科學”的字眼,更是愚蠢。

因此,只要那些古醫丹方臨床上確實有用,就該用它。因為沒有什麼名目能大過人命。

最後,廣州中醫院不肯公佈“肺炎一號”的配方,據說是害怕民眾自行胡亂配藥。這個丹方雖妙,還需要專業的醫生來把握。因為中醫是講究一人一方,靈活用藥的。

希望這一次的疫情早一點過去。向白衣天使們致敬,並祈福我們的國家,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