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0 Pro“打快板”遭群嘲,你的手機行麼?

最近,月月鳥微博刷多了都要起來站站,因為這瓜吃完一個又一個,有點撐吶~

友商們這邊關於震動馬達 “嗡嗡嗡” 和 “噠噠噠” 的爭論還沒平息。

那邊攝像頭 “打快板” ,又在微博上掀起了一陣血雨腥風......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劇情:

前幾天,某位數碼博主發文表示,他兩臺小米10 Pro 在晃動的時候,攝像頭模組都會發出 “嗒嗒嗒”的聲音,聽起來跟打快板一樣。

隨後,榮耀營銷經理申開朗突然跳出來,指出這可能是小米設計或是品控的原因

沒過多久,小米副總裁盧偉冰就出來回應了。

表示“打快板”這種行業笑話都說得出口,是“產品文盲”的行為。


OPPO 副總沈義人,也在第一時間加入了戰鬥......



大佬們吵得正起勁,網友們也來摻一腳。

有調皮的網友,聽說小米10 Pro 能“打快板”不服氣,表示自己的三星 S10+ 也可以

華為 Mate30 Pro 用戶同樣不服,請求出戰。

有的數碼博主更狠,直接把市面所有旗艦機都搬出來“演奏”了一遍。

結果,三星 Galaxy S20 Ultra、華為 Mate 30 Pro 5G、小米CC9 Pro、vivo X30 Pro、iPhone 11 Pro Max ......一桌子手機都能“打快板”。

emmm~這畫面像極了月月鳥在菜市場挑雞蛋。

此外,還有的網友發現,“打快板”其實是攝像頭的傳統藝能。

不僅是手機,相機鏡頭也會“打快板”......

咦~大事不妙,好幾萬的徠卡 Q-P 也能晃出聲。

拿來拍照的攝像頭,好端端的怎麼突然會“打快板”?

平時“稱兄道弟”的友商,為何突然倒戈相向??

友善的網友,為何集體開啟群嘲模式???

......

這一切的背後

到底是設計的缺陷,還是友商的抹黑?

hi大家好,我是月月鳥

歡迎收看這期

“ 走進不科學:會打快板的攝像頭 ”



— 1 —

聲音從何而來?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一個叫 “OIS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的東西。

也就是傳說中的——光學防抖

當我們端著手機拍照時,自以為很穩,但實際上比飯堂阿姨的手還要抖。



機身的移動會影響拍照效果,特別是快門時間比較長的時候。

舉個例子,月月鳥之前拍夜景經常因為手抖糊成一團,十分糟心。



為了拯救我們微微顫抖的雙手, OIS 光學防抖就這樣誕生了。

光學防抖的原理,非常簡單粗暴,想要解決手機在拍照時的抖動,只需要向反方向運動即可。

也就是你往上,防抖組件就往下,你往左,防抖組件就往右,通過這樣的方式抵消抖動。

雞哥的頭,就是這個原理最好的展示。

在相機上,絕大多數單反的機身,都有傳感器防抖



同樣,單反鏡頭上也有光學防抖模組

機身鏡頭雙管齊下,儘可能保證你花了幾萬塊錢後,可以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



但是,和單反不同,手機的相機模組較小。

因此,手機通常採用讓整個模組全都動起來的方式,實現 OIS 光學防抖。

目前手機的光學防抖,基本都是通過電磁力實現的。

簡單來說就是,防抖組件的移動,全靠鏡頭周圍一圈電磁鐵吸來吸過去。



那為什麼會有“噠噠噠”,聽起來像打快板一樣的聲音呢?

這是因為相機關閉時,那一圈電磁鐵就不會通電,鏡頭模組處於一個沒有約束的狀態。

這時晃動手機,鏡頭模組會和防滾架相互碰撞,自然就會產生噠噠噠的快板聲音。



▲三星 Note9 鏡頭模組拆解

當然,手機 OIS 光學防抖,已經不是什麼新技術了。

早在 2012 年,諾基亞 Lumia 920 就用上了 OIS 光學防抖,用來改善拍攝質量。

有意思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諾基亞,還在包裝盒內附帶了這麼一張卡片。

可能正是怕被別人說“打快板”吧,真是有先見之明......



— 2 —

為什麼小米“快板聲”特別大?

在一些數碼博主的測試中,我們可以聽出:

不同手機晃起來有不同的聲音,而有些機型聲音會比較大。

像小米10 的“快板聲”就會比其他的突出。

有不同的聲音,是因為光學防抖本身就有不同的流派。

主流的有 滾珠防抖、 彈簧防抖、懸絲防抖......



方案不同,當然打起“快板”來聲音有所區別。

這跟用不同材料做同一種樂器,聲音聽有明顯區別一個道理。

不信你看,油管上的這個小哥,用 iPhone 後殼做出來的吉他,彈起來濃濃的重金屬氣息中透露著一絲絲高貴。

跟月月鳥家裡那把破木吉他,明顯不一樣。

咳咳......說回正題。

至於為什麼小米10 “快板聲”這麼突出。

月月鳥覺得,那顆 1 億像素的三星 HMX 鏡頭模組必須出來背鍋!

這顆主攝,擁有 1/1.33 英寸的超大傳感器,是目前手機上尺寸最大的傳感器。

個頭比友商的傳感器大了好幾倍,晃動時聲音自然就更大啦~

值得注意的是, 在手機攝像頭越來越多的今天,有時擁有光學防抖的攝像頭可不止一顆。

例如,三星Note8 是第一款兩個攝像頭都支持防抖的手機。

所以,晃起來仔細聽的話,能聽出兩個聲音。



▲三星 Note8 雙光學防抖鏡頭

— 3 —

其他方案

如今,影像技術越來越先進,手機防抖方案也更加多種多樣。

常見的,除了上面的 OIS 光學防抖,還有 EIS (Electric Image Stabilization)電子防抖

EIS 電子防抖依靠軟件算法,對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進行裁剪,實現防抖功能,通常用在視頻拍攝上。



去年發佈的 OPPO Reno3 Pro ,在拍攝視頻時,同時支持 OIS 光學防抖和 EIS 電子防抖,帶來穩得一批的拍攝體驗。

當然,在進行某些劇烈抖動的運動時,想要拍攝穩定的畫面,還是要依靠一些輔助設備。

像電影中常用的斯坦尼康穩定器(Steadicam),就徹底克服了抖動,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經典鏡頭。

不過,這種專業級的電影設備,售價動輒上十萬,我們普通家庭承受不來。

而 Vloger 人手一部的手持雲臺,就是不錯的“平價替代品”。

手持雲臺能夠通過陀螺儀感知運動狀態,指揮電機轉動手機,始終保持畫面穩定。

但問題是,我們用手機拍攝不就是圖一個方便麼?

出門還要多帶根“棍子”,簡直是徒增負擔!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激進的 vivo APEX 2020 就給在座的各位友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那就是直接將雲臺“塞進”手機裡,實現了多個維度的防抖,比現在普通 OIS 光學防抖多出 200% 的角度。

emmm......或許這就是來自未來的“快板”吧~

最 後

不得不說,今年的手機圈是真的有意思,先是震動馬達嗡嗡嗡,現在又是相機“快板”噠噠噠

不知道過幾天,還會出現什麼新的擬聲詞。

其實吧,手機廠商懟得越狠,說明競爭壓力越大。

IDC 最新報告顯示,由於疫情等原因,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都會大跌,預計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下降 14.5% 。

寒冬中的友商們互懟,也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營銷,我們普通用戶吃吃瓜就好,不必太較真。



▲預計2020Q1出貨量減少14.5%

我們不妨可以換個思路想想: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廠商們懟得越兇,或許產品就會打磨得越好。

最終坐收漁翁之利的,還是我們這些圍觀的吃瓜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