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之根是什么?

跟西方漫长的神话时代相比,华夏文明是一个相当早熟的文明。道德经,上承周易下启百家,作为华夏文明的顶峰代表当之无愧是中华文化之根。庄子称颂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孔子叹其曰“其犹龙耶”。

那么老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老子,周守藏吏也,意思就是老子是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但此馆长非彼馆长,从结束巫祝一直到东周末期的一千多年里,知识都是由统治者所垄断,平民没有学习知识的权力,所以这个图书馆的馆长丝毫不亚于古埃及的大祭司。老子的学生庄子,楚漆园吏,但千万不要以为庄子只是一个守漆园的小吏,漆业是楚国的经济命脉,楚国的漆器工艺水平极高,大受列国欢迎,庄子相当于现在的工业部部长。

老子的一生中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历史转向的大事件,即跟随王子朝奔楚。东周晚期,争霸的晋、楚二诸侯国介入了周王室的继承权之争。老子携带着周王室一半的典藏书籍,跟随王子朝来到楚国边境的南阳,正碰上吴国乘虚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元气大伤,失去楚国的外助,王子朝和老子成了这场王权之争的落败一方。后来王子朝被刺杀后,这批珍贵的王室典籍不知所踪,据说大部分随葬墓中,导致了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只留下三千年的文字记录,另一部分经老子散落于民间。这一事件带来了两个效应,一是原本文化落后的楚国迅速崛起成为惟楚有才的文化中心地;二是知识由国家垄断下降到了民间,并直接催生了百家的诞生。诸子百家与老子或远或近,都有着师承关系,可见老子之学的博大。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从三皇到周朝几千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作为东方思想的最高代表,道德经跟西方哲学表现出完全迥异的特点,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东方哲学是整体的,从源流入手,高屋建瓴的建构体系,而西方哲学是从末到本的逐层还原,这种差别铸就了东西方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体系。